甘孜发改

长风浩荡七十载 雪域高原跨千年

国家5A级景区海螺沟风光

“201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88.46亿元,是1950年的1142.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4.12亿元,是1950年的15507.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8元,是1950年的145.5倍……”

交通,从最原始的人背畜驮到公路通车里程全省第一;教育,从上不起学到15年免费教育;产业,从“一穷二白”到一二三产业优势崛起……

8月31日,在甘孜州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甘孜州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建州70年全州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

从1950年建州至今,甘孜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砥砺奋进,一串串数字谱写了一首首心潮澎湃的绝美乐章。

从1950年建州至今,甘孜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追赶跨越,一次次进步绘出了一幅幅大气恢宏的壮美画卷。

70年改革发展,70年沧桑巨变。

70年来,百万甘孜人民怀揣梦想,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在高原净土上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创造了“七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基建跨千年 奠定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70年,条条大路通甘孜,雪域高原迎坦途。

15.3万平方公里的甘孜,资源丰富,文化厚重,但地势险峻,高山耸立、峡谷幽长,交通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改善出行条件,不仅是州委州政府领导所想,也是百万甘孜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

近10年来,甘孜交通投资千亿元,先后实施四轮交通建设大会战,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覆盖全州18个县(市)、连接滇青藏的国省干线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国道318新都桥段

截至2019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3万公里,是建州初期的48.7倍,在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中排名第一。如今,偏远的石渠、稻城等县到州府康定的时间缩短1/3左右。

2018年,雅康高速全线通车,结束了甘孜州不通高速的历史。2019年,甘孜格萨尔机场通航,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机场的市(州)。

与此同时,泸石高速加快建设,川藏铁路即将开工,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快形成。

70年,“电亮甘孜”全覆盖,送去现代文明的种子。

通电,是甘孜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尽管甘孜州是全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但“十二五”期间,甘孜州有20多万农牧民没用上电,有的靠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

2012年9月19日10时,被誉为甘孜州“一步跨千年”的重大民生工程——“新甘石”联网工程顺利通电,彻底“电”亮了美丽的石渠扎溪卡大草原。

2015年6月30日上午,随着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藏族群众迎来通电,我省最后18万无电人口地区实现了通电。

据悉,仅“十二五”期间,甘孜州电网建设投资就达210亿元,是“十一五”期的4.4倍。截至2019年,全州累计建成500千伏变电站8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26座,电力外送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全州18个县(市)、325个乡(镇)全部与国家电网相连,实现了全州“一张网”,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雪域高原的冬天不再寒冷。

“电亮”牧民新居

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

如今,一条条“光明天路”跨越甘孜的东部、北部、南部,穿越农村、牧区,草原、雪山,将现代文明的种子撒向辽阔的高原。

70年,喝上放心水,结束了人畜同饮一河水的日子。

为切实解决甘孜州农村饮水难、安全饮水问题,在中央、省上的帮助下,2016年至2020年,甘孜州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972个贫困村、612个非贫困村,累计完成投资10.69亿元。安全饮水工程惠及全州31.3万城乡群众。全州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率达到89%,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6%。

“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得病的人少了,生活也方便了。”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县濯桑乡古君村民泽珠说,过去她只能背着塑料桶到3公里外的小河里取水,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

此外,甘孜还加大通信网络建设,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目前,全州18个县(市)已累计完成145个5G基站建设。到2022年前,全州将建设1800余个5G基站。全州“送信靠走,通讯靠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70年奔跑,甘孜州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全州人民打开了又一扇希望之门、幸福之门。

民生大作为 百姓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70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甘孜州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金钥匙。近年来,甘孜州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拳出击全力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倾力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开启民族地区教育的“智慧门”。

甘孜州先后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9+3”免费教育计划、“两免一补”等政策,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州已初步构建起各阶段教育相对协调的民族教育体系。

2010年甘孜州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为100%。

甘孜县边远牧区寄宿制学校

2015年,甘孜州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费政策,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从根本上为全州群众解决了“读书贵”的问题。

截至2019年,甘孜州拥有各类学校846所,专任教师1.37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3.47万人,高考、中考录取率分别达90.3%、96.4%。

今年6月28日,甘孜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填补了甘孜州高职院校的历史空白。

同教育事业发展成果一样,另一组数据的对比也让人倍感欣慰:

截至2019年,甘孜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825个,病床床位5381张,医技人员6775人。

建州初期,全州仅有2个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张,卫生技术人员19人,缺医少药情况突出,人民健康水平低下。

70年来,通过推进“健康甘孜”建设,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农牧民群众缺医少药、治病难的问题基本缓解,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华西甘孜医院挂牌运行,色达县、甘孜县成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

同时,70年来,甘孜州文化事业加快发展。2019年,全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术、藏医药浴法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甘孜踢踏、川西藏族山歌、巴塘弦子等24项民间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炉霍县就业培训唐卡绘画

此外,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甘孜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甘孜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一个惠及百万各族人民的“小康甘孜”即将全面建成。

如今的甘孜州,全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2018年8月,泸定县成为全州首个脱贫摘帽县;2019年4月,康定市、丹巴县、九龙县、乡城县、稻城县成功脱贫摘帽。2020年2月,12个县脱贫摘帽,全州136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22986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州委州政府成效考核进入全省先进方阵。

精准扶贫,让15.3万平方公里的甘孜州近22.3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走上奔康之路。

教育从起步到腾飞;医疗从落后到跨越;40多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产业大发展 铺平高原富民路

甘孜州生态、能源、矿产、民族文化等资源丰富,每一样都极具发展潜力,也极具发展张力。如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是甘孜百万干部群众的期盼和追求。

近年来,甘孜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齐步推进。

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富民。

2012年,甘孜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为全国全域旅游创造了新鲜经验,担当了敲门砖和急先锋。

2015年,甘孜州启动了海螺沟创“5A”、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同年8月,全域旅游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当年全州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2016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甘孜州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打造,从而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的旅游需求。

近年来,围绕“三环一带两湿地”发展布局,甘孜州精心打造4条最美景观大道、6条最美精品线路,聚力打响 “五张名片”,全力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截至2019年,全州建成国家5A景区1个,4A景区13个,A级景区总量达到47个,全年接待游客3316.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6.98亿元。甘孜成为全国旅游热度最高、游客评价最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稻城县被评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绿色工业强州,集约集群集聚发展。

2019年,甘孜州工业企业达1350家,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74.59亿元,是1950年的6781.3倍。

——累计建成34座大中型电站,清洁能源装机1216万千瓦。光伏开发有序推进,全州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36万千瓦。

——甲基卡锂辉矿复工生产,里伍中咀、白玉呷村等绿色矿山加快建设。

——“飞地”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成甘工业园区爱敏特新能源新材料和甘眉工业园区能投鼎盛电池级锂盐、方大炭素石墨化等项目建成投产,甘眉工业园区成为“中国成长力百强产业园区”。

——规划建设州级工业集中区8个、县级工业集中区5个,新都桥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和雅江松茸、理塘康藏等工业集中区建设有序推进。

70年来,依托丰富的生态能源资源和优势矿产资源,甘孜全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速构建“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

同时,甘孜州还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甘孜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千方百计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全力推进“三个百公里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和“两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增强畜产品市场知名度,理塘县成为首个中国牦牛绒原料生产基地。

——启动实施21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创建州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个,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引进和培育涉农企业5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36家、家庭农场392家、种养大户3497家。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全省首个松茸及其制品地方标准获批实施,制定农业地方标准38个,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9个,授权使用“四川扶贫”商标农产品87个,“圣洁甘孜”成为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藏药三类新药“然降多吉”胶囊成功申报国药准字号。2019年,建成中藏药材种植基地8.71万亩,药材加工254吨。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建成白玉非遗展示和销售中心,打造提升《美人谷》《红军飞夺泸定桥》《康定情歌》等精品剧目,培育发展文化企业411户。

“回顾建州70年来风雨历程,甘孜大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紧扣州委总体工作格局,深入实施 ‘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三创联动’,梯度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新征程。”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发改委主任陈天康说。

70年艰苦创业,甘孜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创造了一个路畅、电亮、水净的生活环境。

70年执政为民,甘孜民生项目持续改善,描绘出一条加速上扬的“幸福曲线”。

70年奋发图强,甘孜强力推动产业大腾飞,探索出一条富民强州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甘孜,一幅幅和美的画卷在雪域高原上延展,一张张耀眼的名片正沿着“天路”传向远方。

(李洋 黄晓庆 杨琦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