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圆梦》 文/蓝马

从小就渴盼见到大海,可一直没能遂愿,为了圆梦,一放暑假,我便踏上了前往海南的征途。

一路颠簸,一路平安。终于在渡琼州海峡时见到了魂牵梦萦的大海。真令人奇怪,见到了真实的海,心中却异常平静,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丝毫激动。令我激动,惊奇的,只是美丽的椰城-----海南特区海口市。

海口市是海南特区的省会,为海南省最大的城市,盛产椰子,曾举办过三次大型规模的“国际椰子节”。自海南建省以来,海口市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思想观念的解放,思维方式的转化。海口市随处可见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所多于牛毛,各公司所需人才,都公开招聘,以利选拔真才。在海口市劳动局所举办的“夏季人才交流会”上,我就见过几位琼山县的女孩在应聘,由此可见海南人的竞争意识。他们讲究独立自主,从小就培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像内地年轻人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海南人时间观念很强,这不表现在平常准时上、下班方面,还表现在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上。海口市道路通畅,堵车的事很少发生。每条街道,都设有天桥,交叉路口最多。行人都从天桥上过街,这就保证了交通的畅通,使海南人前进步伐加快,使经济快速增长。

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全国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很多内部省份的人纷纷“孔雀东南飞”,如潮水一般涌向各大经济特区,成为特区建设的生力军。当然,内地人到海口谋生也不容易。如果不善于竞争,没有一技之长,没有顽强的拼搏意识,必将毫无疑义地失败。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海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只好无奈返乡。开始时,他们都是雄心勃勃,满怀期待,带着憧憬,带着希望前往,结果却败兴而归。有位北大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独自一人勇闯海南,可是到了海口以后,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卖了两个月报纸,赚点路费回家。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你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最好不要去闯海南特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经济特区只相信实力。在经济特区,唯有横下一条心,咬牙拼搏,屡败屡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终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一块立足之地。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有胆量勇闯海南特区,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是向自我的一种挑战。我在海口市呆了半个月,每一天都觉得很激动,就象脱胎换骨了似的,成熟了很多。

海南,圆了我的大海梦,更圆了我的特区梦。

1994年秋于雁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