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资料馆、江苏电影局共同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2020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将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次走出北京,在异地举办专门类的修复影展。

影展将在苏州、北京两地开展,届时将组织10部中外经典修复影片在苏州5家影院及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进行放映。两城联动,是文化的碰撞,也是艺术的融合。展映期间,还将举办人文电影课、电影修复专家学者研讨会等活动,部分影片将有相关专家进行映前导赏或映后对谈。

下面让我们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本次影展有哪些精彩影片吧!

国产影片—— 唤醒国人的时代记忆

《祝福》

(1956,4K修复)

4K修复版《祝福》(1956),接连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个秋天又来到了姑苏城。半个多世纪前的影像,在专业人员的精心修复之下,将会一展昔日风采。鲁迅原著、桑弧导演、夏衍编剧、白杨主演,本片不仅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长片,也是1956年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所作。而今年,又时逢片中祥林嫂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老师的百年诞辰,这样难得一见的经典影片修复展映,有着多重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

《大闹天宫》

(1961)

另一部展映影片《大闹天宫》(1961)则是中国动画史的不朽瑰宝。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历经四年手绘万幅原画而成的动画电影,往往被大家当作共同的童年回忆,它的许多经典画面深埋在几代人的心里。如今,在万籁鸣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导修复的《大闹天宫》将再次与观众见面,重现经典的国人回忆。

苏州人对「得月楼」应该并不陌生,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到拥有单独百科词条的饭店,也是苏帮菜的重要传承老字号之一。本次影展特别策划将放映两部与得月楼有关的影片,相信可以勾起观众对老苏州的独特情感。

《满意不满意》

(1963)

其中一部,是六十年代由严恭导演从滑稽戏搬上银幕的《满意不满意》(1963)。这是一部“学雷锋”时代背景下的喜剧片,苏州评弹、苏绣、园林无不展现出独属于吴中地区的地域风貌。时代和地域都将自己的印记封存于此,轻松诙谐、幽默风趣。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时尚品味也在六十年代电影中脱颖而出,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主打颜值”的经典影片。无论从任何角度审视它,《满意不满意》都包您满意。

《小小得月楼》

(1983)

第二部与「得月楼」有关的电影,是1983年女导演卢萍指导的《小小得月楼》(1983)。这是一部纯粹的苏州方言喜剧,同样是苏州经典的景色风光、社会风貌,每个人物都鲜明可爱,充满生机活力。在《满意不满意》的二十年后,时代再次作用于这座充满苏州风情的饭店,但是不同于六十年代新旧社会改革与雷锋精神的宣扬,这部「得月楼」更多的是奔腾的八十年代,新潮开放的青年与他们奋斗的故事。大量苏州实景拍摄,使得那个年代的苏州得以留存,不少中年人也可以在这部片中找到记忆中的城市影像。

《美食家》

(1985)

最后一部国片《美食家》(1985)则是杭州籍导演徐昌霖先生晚期的电影作品,本片改编自陆文夫的小说。从中,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在《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等美食纪录片风靡互联网几十年前,徐昌霖早已将中国人的美食影像做到相当的高度。与此同时,《美食家》借电影喻人生,在旧时老城生活之中,精致的苏州美食让人无法抗拒市井间口腹之欲的诱惑。特别值得留意的是,现在网上流传的《美食家》是只有五十分钟的残本,而本次放映的却是足足102分钟的版本哦,绝对不可错过。

外国影片—— 大师之作的经典重现

《红菱艳》

(1948)

用艺术写就艺术,用生命献祭热爱。《红菱艳》(1948)是一部关于舞蹈艺术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热爱芭蕾的女舞者在平衡事业追求与家庭生活的困境中挣扎的故事,即使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本片提出的问题,也会发现毫不过时。更何况片中那一段长达16分钟的舞台段落,表现堪称完美。舞台的表现力与电影化手法的结合,在极具质感的彩色画面中,绽开了一位女性对艺术悲壮的追求。为什么追求所爱之事业与拥有美满的爱情不可兼得?一切答案都在那一曲悲壮的《红菱艳》之中。

本片由名导马丁·斯科塞斯成立的世界电影基金会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音资料馆修复。由于是采用特艺三色带摄影机拍摄,华纳对每条色带负片都做了4K精度的扫描修复,工作量大大超越修复一般彩色片。该片胶片受潮严重,修复前后画质有天壤之别,但同时又保留了胶片的神奇质感。

《象人》

(1980,4K修复)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观众们迎来了大卫·林奇重要作品4K修复版《象人》(1980),现在,国际修复电影展将继续为影迷献上这部最新修复的影史经典。《象人》探讨了关于人性的问题——人道主义关怀是基于主体是人之人还是客体为人之人?象人生存在二者之间,非人外貌的人性与普通人的非人性在本片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医生以良善的目的关怀着象人,却从始至终带着一种“可以被证伪的人道主义”。在林奇所渲染的维多利亚时代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畸形人该如何被人性定义?如何走向属于他的生活?

《雁南飞》

(1957,最新修复版)

第1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诗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被无数电影教材纳入片单的最新修复版《雁南飞》(1957)是本次影展的重磅级影片。在一众优秀的苏联战争题材影片中,《雁南飞》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它诞生于苏联电影的解冻时期,镜头的组合使一首电影散文诗优美而充满意义,这是一场新的美学革命。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描绘残酷的命运与时代背景下阴差阳错的爱情,更有诗意的镜头和突破性的蒙太奇运用体现出导演卡拉托佐夫的绝妙设计。在这部战争片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将军统帅,而是战场上普通的年轻人,是苦苦等待战士的勇敢恋人。

《白蛇传》

(1958)

《白蛇传》(1958)的故事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传说了,不光是中国将它一拍再拍,连日本也拍摄过多次白娘子的故事。1958年薮下泰司指导的动画版《白蛇传》作为日本早期动画的优秀作品,现由东映动画修复,这也是日本首部彩色动画长片。这是一个十足的中国故事,在五十年代的日本,经过原作者对中国的想象和改造,加入了充满迪士尼风格的小动物们,成就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白蛇传》。如果说《铁扇公主》影响了手冢治虫,那这部《白蛇传》更是被传为宫崎骏少时的动画“初心”。

《柏林苍穹下》

(1987)

2019年春夏之交,被誉为“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维姆·文德斯带着自己的作品首次来到北京,在电影资料馆举办盛大的电影回顾展活动,当时放映的《柏林苍穹下》(1987)可谓盛况空前、一票难求。今年,文德斯大师这部经典将继续与观众见面。《柏林苍穹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战后德国视角,天使与凡人,在黑白与彩色穿插的画面中,导演对人性的悲悯与内心的孤独显露无疑。正是凭借本片,文德斯一举夺得第四十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栏目编辑 |李婉娇责任编辑 | 李婉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