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廿四是龙树菩萨圣诞。龙树菩萨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公认他是释迦牟尼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论主”的称誉,被后来的中国大乘八宗奉为“八宗共祖”。

龙树菩萨是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人,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他的理论著作很多,有"千部论主"之称。由于他对佛教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对后来影响很大,被称为“佛陀第二”。而且还被称为“八宗之祖”,佛教中有八个宗派都把龙树称为是自己的祖宗。

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介绍到中国后产生空前影响,被后来的中国大乘八宗奉为“八宗共祖”。

《中 论》

龙树菩萨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其代表作《中论》阐述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对大乘佛教的创始人,龙树菩萨进行一番探索,让大家更好地全面地了解龙树菩萨,更好地了解大乘佛教。

传奇人生

龙树,他的母亲在树下生他,因名周那(arjuna),周那是树的意思;他的师父是大龙菩萨,他的成道与龙族有关,所以号为龙树。他最为勇猛,所以玄奘又译为"龙猛"。龙树菩萨的出世在佛经《摩诃摩耶经》和《入楞伽经》第八卷中有授记。

在喜玛拉雅山中的一座佛塔边,一名老比丘传给他大乘经典。龙树在大龙菩萨的引导下,来到龙宫,在龙宫中他见到《龙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披阅之后,令他感到非常的难得。

于是龙树菩萨以他超凡的记忆力将《楞严经》背下来,准备用来利益世间的众生。回来后,他将《楞严经》默写出来,呈献给他所在的国家。国王见了之后非常重视,将《楞严经》奉为国宝,并藏在国库里,而且禁止外传。《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的时候,他的盛名已经传来。

阅读诸方等大乘深奥经典,得无量妙法,三个月后,通解甚多,深入无生,二忍具足。这时龙树就已经达到决定的觉悟了,为了引导他的大龙菩萨,他就称名龙树了。

龙树得道后,就回到南印度弘扬佛教,那里的国王排斥佛教,龙树就应征成为国王的将军,在很短时内就把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国王大喜,就问他是什么人,龙树说是"全知者"。龙树还用神通使国王看到天上正在作战的神祗和恶魔。国王及婆罗门因此皈依了佛教。佛教在南印度也就得到了弘扬。

龙树的一生是充满波折和艰辛的,他的思想传播与政治也不断产生冲突,而且与当时社会上的其它思潮更是格格不入,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01

佛陀预言的菩萨,出生了

佛陀在世时,曾预言

在自己涅槃后,佛教将在印度走向没落

民不聊生,宗教林立,各行其是

人民苦不堪言,忧心忡忡

佛陀预言龙树菩萨将诞生于娑婆世界

为众生指明道路

佛陀涅槃后

在南印度的一个婆罗门教的名门望族

一个小生命在树下诞生,名为龙树

取名为大英雄之意

这个小生命的诞生

给多灾多难的印度人民带去了希望

02

彷徨的十字路上,青年龙树也曾迷失

小龙树果然天资不凡,聪慧过人

五岁便能背诵四部佛陀经典

并知晓经文的大意

小小年纪就闻名于南印度

父亲送小龙树跟随名师学习,继承家学

游学归来后,龙树子承父业,成了一名祭司

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龙树误交三名损友

学到了隐身术

龙树四人得了隐身术后

走街串巷,如入无人之境

百无聊赖后

龙树被三损友怂恿去王宫后院玩玩

戏犯妃子,触怒龙颜,险些丧命

03

浪子回头,迷途知返

亲眼看到好友被砍,命丧当场

龙树的脑海里不断想起伙伴们被杀的情景

心中悲苦,不而生

仰天长叹人生短暂、苦恼无限啊

世间的苦难与烦恼都来源于人们的欲望

欲望和贪求是惹祸的根源

聪明人为了远离烦恼,清净断欲

龙树想起了接触过的佛教

他的心中渐渐清朗起来

释迦牟尼佛早在几百年前就把这些问题

想得清清楚楚

为什么自己直到今天才明白呢?

龙树在迷途中找回了方向

参悟了苦谛,痛定过后踏入佛门

找到了如何解脱的方法

05

最完美的回头,开启开挂的人生

悔悟后的龙树菩萨

千里迢迢奔赴北印度寻求佛法真谛

在的路上孜孜不倦

一颗璀璨的佛学明星冉冉升起

龙树菩萨在浩瀚的经海中寻求善法

终于理清了佛门派别争论的理论根源

在大乘佛教的基础上,正本清源

创立以中论为标志的一套学术体系

即不拘泥于“有”

也不执著于“空”

创立了不落两边的中观学说

他沿着佛陀所提倡的中道思想,继续前进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佛教部派间的争论

龙树菩萨著书浩如星海

不枉千部论主之美名

值此殊胜功德日

愿共同称念三声龙树菩萨圣号

感恩菩萨对弘扬佛法的贡献

南无龙树菩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