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9日,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简称“南师校”)新生报到了,近1000名新生从全省20个市州赶来,来到“鲤鱼跳龙门”的嘉陵江畔,开启了人生一段新的历程。校门口新生体温检测,安保人员对入校车辆司机体温检测,校广播站现场播报入学盛况。新生报到的展位一字排开,迎新横幅风中飘扬。

两名彝族新生

两名彝族新生格外引人注目,马阿甲、马建英,来自大凉山木里县,她们跋山涉水,两天两夜才赶到心心念念的校园,报读喜欢的学前教育专业。两名彝族新生都是第一次走出大凉山,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第一次见到美丽的嘉陵江。她们的人生将在这里华丽转身,5年时间里,她们将在这里成长、成材。像两名彝族新生一样,全校有400多名学生就读5年制大专,包括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和计算运用3个专业。

志愿者一对一,带领新生走完报到的各个流程。大家对两名彝族姑娘关爱有加,帮着提行李,帮着领床上用品,帮着找班主任。尽管还有点陌生,但很快就融入到同一个大家庭。“我姑姑在南充读大学,她向我推荐的这所学校。”马阿甲说,从决定来南师校读书的那天起,她的心早就飞出了大凉山,早就想来到美丽的校园。尽管没有来学校考察,第一次走进校园,马阿甲就满心欢喜,学校果然不错。“我想在这里静静地读5年书,再回到大凉山,在村里办一所高品质的幼儿园,让更多的彝族娃娃早日走出大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震听说两名彝族学生的故事后,安排工作人员尽快对她们落实助学金,从进校第一学期就开始帮扶。

学校分布在全市各大车站有8个新生接待点,从南充下车到学校这段路程,无缝对接。学校大门口的小广场,通过综合楼前的过道,再到操场后面的空地,车来车往,转弯处都有志愿者引导车辆。父母带着儿女,哥哥带着妹妹,一起来看看新校园,校长杨震、副书记何世林、副校长伍银峰来到新生报到处,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到校情况,并现场为学生、家长及时解答疑问。

各班班主任忙得不可开交,录入填表,提醒新生注意事项,讲正式上课前的安排。后勤人员忙着为学生分发床上用品,食堂工作人员已经就位,餐厅打扫得干净整洁。标准化的学生公寓,空调、热水、卫生间到每一间寝室,宿管人员耐心为家长和学生们解答各种问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一所老牌的师范学校,“师范”专业闻名遐迩,办学88年来,恪守师范传承,抢抓中职教育发展机遇,实现了从单一的中等师范教育到面向社会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嬗变,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多元并举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