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年中藥老字號開了咖啡店 咖啡會是同仁堂的“良藥”嗎?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見習記者 王瑜 北京報道

百年老店同仁堂開了中藥咖啡店。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雙井富力城附近的同仁堂咖啡館“知嘛健康”,店裏濃濃的中藥味,顯示出這家咖啡館的不同之處。

知嘛健康是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旗下的新零售品牌。同仁堂知嘛健康品牌管理負責人賀軍帥曾對媒體說,咖啡店只是同仁堂新零售轉型的一個落地產品,是同仁堂業務轉型中接軌年輕消費者市場的切入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到店消費的幾乎都是年輕人,多數人點單落座後都會拿起手機拍照。相較於很多藥企斥重金跨界市場上卻難見聲量,同仁堂賣咖啡這種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跨界,在營銷層面更具有社交話題性和傳播力。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史立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同仁堂在主業營收復合增長率下行之際,試水新領域本無可厚非。但是他強調,新領域應該與主業相匹配,成爲業務生態鏈上的一環。他認爲咖啡與中藥養生並不匹配,在大衆獵奇心理滿足之後,運營難度非常大,並且其很難對同仁堂主業起到輔助作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爲,成功的跨界可以讓中華老字號跟上新生代的消費節奏。同仁堂應該將提升服務體系和增強客戶粘性作爲中長期的戰略,否則好創意也只是曇花一現。

百年老店推出中藥咖啡

2019年6月同仁堂推出咖啡店品牌“知嘛健康”,目前在北京已經開設有三家分店。記者在雙井富力城分店看到,整個門店分上下兩層,一樓是零售區域,售賣咖啡和煲湯,二樓是中醫問診和取藥區域。

店鋪一樓的一側和天花板上都陳列着同仁堂的特色商品,如玫瑰、蜂蜜、枸杞、燕窩、西洋參等。這裏的特色咖啡品種包括枸杞拿鐵、甘草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決明子拿鐵、山楂陳皮美式等,這種中藥與咖啡的東西方文化碰撞吸引大家前來“打卡”。

據記者瞭解,爲了推出咖啡飲品,同仁堂引入了星巴克的專業人才,並組建了專門的團隊研發產品。除咖啡外,門店還提供潤肺茶、中藥滋補煲湯等非咖啡類飲品。

店內價格表顯示,知嘛健康裏一杯拿鐵的價格爲32元,與星巴克的定價相當。一位正在喝咖啡的顧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這裏消費,因爲對中藥咖啡很好奇,所以特地約朋友過來品嚐。

“在滿足了客戶獵奇心理後,如何增強客戶粘性將是同仁堂面臨的一道長期難題。“朱丹蓬說:“另外還建立品質保障和完善服務體系”。

史立臣則認爲,購買咖啡和爲養生而消費是不同的兩類人羣。進店買咖啡的人不會爲店裏的問診服務買單,反之亦然。另外,他強調咖啡並不是同仁堂主業生態鏈上的一環,因此很難與主業起到輔助作用。

老字號業績承壓

藥企探索新業務已經成爲一種趨勢,同時,傳統業務增長乏力倒逼老字號創新。

艾媒諮詢調查顯示,由於中醫藥應用範圍廣泛,中醫藥產業鏈不斷擴展延伸,並加速擴展和整合。同仁堂、片仔癀、東阿阿膠等中藥巨頭企業紛紛佈局中藥材後市場,建設中藥大健康產業,如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中藥化妝品等,已成爲我國生命健康產業中最具成長性的組成部分。

根據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官網顯示,其擁有7個子集團,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SH:600085)、同仁堂科技(HK:01666)和同仁堂國藥(HK:03613),以及非上市公司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等。知嘛健康正是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佈局大健康新零售業務的全新子品牌。

從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營收增長乏力。年報顯示,同仁堂2019年營收132.77億元,同比下滑6.56%;淨利潤9.85億元,同比下滑13.12%。2020年半年報顯示,營收60.04億元,同比下降16.11%;淨利潤4.80億元,同比下降27.28%。

根據資料顯示,同仁堂營收分爲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大部分。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的收入分別爲37.88億元和33.49億元,同比分別減少了12.74%和13.10%;醫藥工業毛利率爲49.60%,下降4.41%;醫藥商業毛利率爲31.68%,增長1.58%。

公司業務的增長困境還體現在店鋪擴張上:截至今年6月30日,同仁堂旗下自有零售門店數量爲855家,相較去年底僅增加3家。

“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增速雙降,使其必然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史立臣告訴本報記者。

對於營收下降的原因,同仁堂股份解釋爲受新冠疫情影響,產品銷量下降,零售門店客流量下降所致。但是同爲老字號的雲南白藥(SZ:000538)和片仔癀(SH:600436)兩家中藥龍頭企業,如今市值在1500億元左右,並且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和淨利潤雙增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的研發費用爲0.43億元,同比下降2.62%。對於研發費用減少的原因,同仁堂解釋爲受疫情影響,各項研發活動進度放緩所致。而云南白藥與片仔癀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均有增加。

以咖啡爲代表的新零售能否成爲激活老字號發展的突破口,《華夏時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