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的上海,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这里是远东最具影响的国际大都市,从欧洲的交响乐到美国的爵士乐,从好莱坞的电影到巴黎的歌舞,都在这里集聚交融,无比璀璨夺目。但是,来来往往的歌舞团上演的都是欧美的时尚,在中国那么多年的历史上,老百姓们很难能够真正感受到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所创作的歌曲,他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古典的戏剧,他们可以看到民歌,但是真正为了城市的市民而去创作的歌曲是很少的。

老上海百乐

然而从1927年开始,上海的收音机里陆续传出《毛毛雨》的轻快旋律,打破了西洋音乐垄断的大上海。就在黎锦晖的儿童教育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将目光转向了平民音乐和成人音乐的创作。他打破那个沉闷落后的时代氛围,让平民音乐像国语推广一样走进寻常百姓。而事实也证明,黎锦晖的努力,最终为中国歌舞音乐走向现代拉开而了序幕。

黎锦晖

这一次,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儿歌事业呕心沥血的黎锦晖,头一回将自己创作的全新风格的歌曲送给了他18岁的女儿黎明晖。黎锦晖找到百代公司为女儿灌录了中国第一张流行唱片《毛毛雨》,算是给了女儿最好的成年礼。唱片一出,马上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当时许多商店都摆放了留声机或收音机,通过大喇叭播放《毛毛雨》招揽顾客。

黎明晖

黎锦晖的《毛毛雨》可谓是大获成功,他本人也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趁热打铁,在《毛毛雨》红遍大街小巷的同时,黎锦晖还做了一个创举,那就是创办中国第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和 “中华歌舞团”。很快,上海的流行音乐及电影世界,几乎全被黎锦晖旗下的歌舞明星所垄断,他的名字一度如雷贯耳。

明月歌舞剧社合影

刚到歌舞团的艺人们,大都只有十四五岁,有的年龄更小。黎锦晖为他们请来专业的老师教唱歌、表演。1931年,黎锦晖挖掘到周璇这颗小童星,此外他还慧眼识珠,收下了另一位日后的作曲大家--聂耳。1934年6月,上海《大晚报》举办了一场轰动上海滩的“广播歌星竞选”。十八天的竞赛后,黎锦晖明月社的歌星白虹获得第一名,学生周旋获得第二名。更有趣的是,整场比赛中所有参赛歌曲,竟有90%都是黎锦晖的作品。

周旋

从1927年到1936年,黎锦晖从事时代曲的创作不过十年光景,然而他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崛起的新时代,直到今天,他的音乐为后来的人们一再传唱。但是,这些今天的人们眼里的经典,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却被称为“靡靡之音”,有人指责他是旁门左道;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艺术界的“恶化分子”。甚至当时的国民政府也给他的音乐扣上了腐败、俚俗的罪名,要查禁他的音乐。面对种种诟病和批评,黎锦晖以最大的沉默来回应。黎锦晖个性温和,在他的歌曲受到围攻的时候,他不曾为自己辩护过。

明月社八大明星

黎锦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人,从名门才俊到民国娱乐圈名流,在乱世之中,他举足轻重又饱受争议,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他才获得了发挥才华的空间,才以国家主人的身份进行创作,收获了劳动者的尊严。

黎锦晖

更多精彩内容,锁定912日6:30播出的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