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爲對臺灣經濟影響“立竿見影”

(文/呂棟  編輯/莊怡)“華爲急單成爲臺灣出口創新高的主因”、“華爲是索尼的主要搖錢樹”、“斷供華爲將不可避免地對韓國半導體產業造成打擊”,隨着美國製裁禁令即將生效,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媒體和業內人士,近期開始愈發感受到華爲對本地半導體企業的影響力。

受影響最明顯的首先來自臺灣地區。據臺灣《經濟日報》9月11日報道,受益於華爲近期的大量囤貨,臺積電、聯發科等超過20家當地半導體廠商8月營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島內人士直言,華爲訂單已對臺灣經濟帶來“立竿見影”的影響。

而以三星、海力士等廠商爲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在華爲“急單”影響下,8月也脫穎而出,出口額同比增長超4成。《東亞日報》指出,華爲已成爲韓國存儲芯片的核心出口對象,“斷供”影響不容小覷。

當然,日本也不會“倖免”。《日本經濟新聞》在報道中“哭訴”,對於佔對華爲零部件供應約3成的日本企業來說,美國禁令影響巨大。若禁令真的生效,僅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企業,就有近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00億元)的供應將停止。

事實上,受美國禁令“傷害”的也包括其本國企業。今年3月,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的報告警告,在半導體領域限制對華貿易甚至直接“脫鉤”,將永久性損害美國半導體產業,並最終導致其失去全球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對美國負面影響顯著。

“臺灣出口表現都是拜華爲拉貨所賜”

在美國政府接連出重手打壓的背景下,在短時間內想方設法囤積更多的關鍵芯片,成爲華爲將業務繼續下去的當務之急,而這讓日韓和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近期的業績受益頗豐。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受惠於華爲拉貨以及傳統旺季效應,臺灣地區上市的半導體廠商8月營收環比增長逾1成,同比增加13.21%,超過20家半導體廠商當月營收創歷史最高紀錄。

島內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發文指出,華爲訂單已對臺灣經濟帶來立竿見影的影響,8月臺灣地區出口總量爲311.76億美元,環比增長10.6%、同比增長8.3%,是史上首次單月出口超過300億美元。

“在這次疫情中,臺灣出口表現可圈可點,也是華爲帶來的衝高效應。8月臺灣電子零部件出口12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1%,這都是拜華爲拉貨之賜。8月出口中,華爲的急單約佔10到15億美元,這纔是撐高出口創單月曆史新高的主因。”他直言。

在具體的企業中 ,主要爲華爲海思代工製造Soc芯片的臺積電8月營收達1229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87億元),環比增長16%、同比增長15.8%,創下歷史營收新高,前8個月營收同比增長31%。

島內行業人士分析稱,臺積電8月營收創新高,顯示海思急單密集在“最後關頭”出貨,特殊製程產能滿載,扮演推升營收締造新高的重要動能。

臺積電2019年財報顯示,華爲貢獻近400億元人民幣的營收,佔比達14%爲該公司第二大客戶。雖然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坦言“不想失去華爲”,但在美國封殺下該公司並未計劃繼續爲華爲供貨。

另一家臺灣芯片設計企業聯發科8月營收同比增長42%,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當月合併營收達327.16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6億元)。

事實上,聯發科原本不在美國商務部5月公告的華爲禁令範圍內,但8月美國擴大禁令範圍,進一步限制華爲取得使用美國軟件、技術與設備生產的芯片。隨後,島內傳出,華爲開始向聯發科擴大拉貨需求,希望能將下半年出貨的產品一口氣拉足。

島內人士指出,華爲在8月的拉貨力度幾乎是能給多少就拉貨多少的狀況,因此帶動聯發科4G/5G手機芯片出貨全力衝刺。另外,加上5G手機芯片拉貨進入傳統旺季,成爲聯發科營收新高的重要原因。

除臺積電、聯發科等知名廠商外,華爲在島內的芯片供應商聯詠、敦泰、升佳、瑞昱與義隆電8月營收也都創下歷史新高,半導體封測廠商與基板廠商運營也連帶受惠,包括日月光、精材、精測、雍智等公司8月營收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臺媒鉅亨網以《華爲急單效應是糖果也是毒藥》爲標題報道稱,雖然島內華爲供應商短期受惠客戶急單,業績表現亮麗,但是9月15日後缺少華爲訂單後,其他客戶能否填補華爲訂單缺口,將是影響這些公司未來業績表現的一大變量。

對此,前文提到的謝金河也在文章中表示,一旦停止出貨華爲,聯發科、臺積電等島內廠商將首當其衝,甚至會嚴重衝擊臺灣地區的出口表現。

他還指出,相比臺積電,聯發科出貨華爲比重高,一旦停止出貨,未來運營將面臨嚴峻挑戰,且衝擊將比臺積電大很多。8月28日,聯發科對外證實,已經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爲,同時重申將遵循全球貿易相關法令規定。

謝金河認爲,隨着華爲急單告一段落,如何填補空缺成爲臺灣企業9月中下月後的當務之急。

日韓均認爲“受影響巨大”

衆所周知的是,半導體目前已成爲一個高度全球化、分工化與合作的國際化產業,因此美國對華爲禁令影響的不僅有中國臺灣地區,日韓等國的半導體企業同樣無法倖免。

《日本經濟新聞》9月10日報道指出,在美國製裁禁令之下,僅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企業,就有2.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00億元)規模的零部件面臨供給停止的風險。

隨着華爲禁令生效日的迫近,韓國與臺灣地區一樣,半導體出口開始驟增。

9月11日,韓國關稅廳發佈數據顯示,9月前10天出口額同比減少0.2%,而8月同期減少23.7%。這其中,無線通信設備、石油製品、汽車零部件出口表現低迷,但是半導體出口額同比增長43.2%。

從不同國家來看,韓國面向中國出口額同比增長9.7%,增速排名各國第一。分析師指出,韓國對中國半導體銷售額增長,主要是華爲希望趕在美國禁令生效前大量囤積芯片,這大幅增加三星電子、SK海力士兩大存儲芯片製造商的訂單。

根據中國商務部9月10日發佈的數據,今年1-8月,我國集成電路累計進口1.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高於我國外貿進口17.6個百分點。商務部發言人高峯指出,作爲全球電子產品製造大國,中國半導體需求量穩步上升,成爲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而根據華爲公佈的數據,2019年其共從韓企購入11.85萬億韓元(約合683億元人民幣)的產品,主要由芯片、半導體制品及顯示器組成,而該金額佔據當年度韓國對華出口的電子裝備總額的近6%。

在美國禁令壓力下,《韓民族日報》9日報道稱,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實際上已停止向華爲供應存儲芯片(DRAM)。報道還援引韓國證券界的分析稱,華爲去年在三星電子銷售額中佔比爲3.2%,在SK海力士的銷售額佔比爲11.4%。

韓國《東亞日報》報道認爲,華爲作爲韓國存儲芯片業核心的出口對象,如果長期對其“斷供”,將不可避免地給韓國半導體產業造成打擊,存儲芯片價格的下降幅度也將加大。

在此背景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向美國申請對華爲出口許可。與此同時,韓國半導體業界有關人士透露,由於對現有主要客戶停止供貨,目前韓國企業正計劃爭取多元化的供應鏈,增加對OPPO、Vivo、小米等中國企業供貨,以彌補“斷供”華爲的損失。

今年二季度,華爲手機全球出貨量首次超越三星登頂榜首,這背後無疑是對半導體零部件的巨大需求。《日本經濟新聞》對此坦言,對佔對華爲零部件供給約3成的日本企業來說,美國禁令影響巨大。

根據華爲2018年披露的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日本企業入選11家排在美國和中國大陸之後,包括富士通、廣瀨、村田、索尼、住友電工、東芝存儲等廠商。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在日本,索尼在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方面,對華爲每年可能有數千億日元的交易。報道直言,對索尼來說,向華爲等供給的圖像傳感器是主要搖錢樹。因此,索尼正討論向美國政府申請向華爲出口傳感器的許可。

令人擔憂的是,據《韓民族日報》報道,韓國業界有關人士對申請批准看法消極,稱“在美國積極制裁華爲的情況下,無從得知會不會批准交易,申請本身就需要小心謹慎”。

韓國出口管制及經濟制裁專家、律師李秀美(譯音)也表示,美國政府的基本方針就是不會向與華爲相關的半導體產品發給許可,新禁令生效後,獲發許可將變得更加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日企開始與韓企做法相同,尋求客戶多元化。例如,液晶面板企業日本顯示器(JDI)正在討論向OPPO、小米和Vivo等其他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擴大供給。

面對美國封殺,華爲輪值董事長郭平日前在座談會上表示,美國現在對麒麟芯片的打壓,對華爲終端特別是高端手機業務會產生一定的困難,但是相信華爲能夠解決。他同時提到,華爲會繼續保持對海思的投資,同時會幫助前端的夥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相信若干年後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

今年3月,波士頓諮詢(BCG)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對中美技術貿易的限制可能會終結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

在報告中,波士頓諮詢公司給出兩種情況下的評估,第一種假設是“美國維持現有的對華出口限制和技術管制”,第二種假設是“徹底終止雙邊技術貿易、技術領域對華脫鉤”。

測算的結果顯示,在前者的假設前提下,影響將在2-3年後顯現,3-5年後美國半導體企業從中國市場獲得的營收將減少55%,全球市場份額下降8%,全球營收減少16%,研發投入下降13%-25%。

若第二種情況發生,中美出現“脫鉤”,那麼影響將在禁止決定作出後立刻產生,3-5年後美國半導體企業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其全球市場份額下降18%,全球營收減少17%,研發投入下降30-60%。

報告中指出,無論是維持現有對華出口限制還是技術領域徹底對華“脫鉤”,都將在未來幾年導致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全球市場份額和營收大幅下降。而企業收入大幅減少,必將導致創新研發投入不足,並在美國半導體行業造成15000-40000個高技術人才流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