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IC算是越南最大的国有造船企业,但越南前几年刮起了反腐风暴,风暴之猛将很多大型企业都搞垮了,SBIC早就因为亏损而无力支撑,其实就算没有这些风暴,越南的船厂也不会有多光鲜。

可这似乎并没有影响越南人的心情,他们依然能够信心十足的在国际各大展会上宣传本国的造船工业,这大概要感谢由荷兰达门集团设立的越南船厂。SBIC垮了,但在越南销路广阔的

达门集团名下的船厂没有垮,它不仅为越南的海军海警建造了许多巡逻舰,还把产品出口到了澳大利亚。

值得一提的是,达门集团对于越南人到处鼓吹的行为丝毫不在意,但它们也从来没有认为这些船属于“越南制造”,不论是做宣传还是销售材料上的标志,它们从来都不忘强调这些产品属于达门集团。

要知道达门集团掌控了越南船厂所有的出口渠道,而越南船厂的主要任务就是安装下水,“越南制造”并不存在,那些船只在设备方面对国外供应商极为依赖,所有的施工方案都由该集团负责,它们并没有想过转让技术,越南只是提供了一块场地与廉价的劳动力。

所谓的技术局限并不只是涉及到那些技术含量很高的船只,比如潜艇救援舰,快速巡逻舰等等,达门集团在越南制造的一切军用舰艇几乎都没有转让技术的意思。退一步来讲,就算越南方面按图索骥掌握了一些信息,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可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大家是心知肚明的。

更何况越南方面想要设计军舰根本离不开达门集团在上游位置为自己提供建造材料与技术指导。也许有人疑惑为什么越南不去申请“生产许可”,亦或是和达门集团开诚布公,采用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方案来让自己的水平更进一步。

这个答案并不难想,因为达门集团处于高位,它并没有沦落到要依靠越南来吃饭的地步,但越南方面却有点离不开达门集团了,越南的金融危机让SBIC无法支撑下去,达门集团来到越南的第一件事就是将SBIC收购,进而扩张了自己的势力,顺带着解决了越南人民的就业问题。

越南需要借助外力来起死回生,自然没有资本去和荷兰的达门谈技术转让的事情,再者越南方面在造船的问题上没什么建树,很多关键设备都无法自行生产,这些都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