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教育领域完成了从农村教育走向国际化现代城市教育的历史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跑出了令人惊叹的经济特区“加速度”。

40年来,普惠公益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小学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打造现代城市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财政扶持民办教育长效机制,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等多项重要举措为深圳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前教育规模迅猛发展。深圳建市之初,全市仅90所幼儿园。如今,在园儿童已达54.5万人,在园儿童人数位列全国第二;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由原来不足4%提高到38%,今年底将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将达到80%。目前,全市已建成市一级幼儿园745所,省一级幼儿园134所,省级园数量全省第一,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服务的普惠优质多样化的需求。

来源:深圳商报

中小学教育增量提质。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面对就学压力逐年增加之势,每年都将公办中小学学位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千方百计实现中小学学位“高供给”。到2022年,在义务教育方面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同时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着力解决深圳教育存在的短板问题,实现让更多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职业教育培养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与初步工业化相适应,深圳的职业教育从中等专业教育起步,与特区经济同步成长。1989年,全市有中专学校7所、职业中学5所、技工学校1所,学生8063人。目前,全市有职业院校31所,在校生12.5万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98%以上,努力打造出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从1983年创建了深圳大学,到2000年引进一流名校进驻深圳办研究生教育,再到近年来积极推进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共建深圳校区,南科大、港中大(深圳)、中山大学•深圳等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多个国内外名校相继落地,为深圳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更多高端人才,也为经济的高精尖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深圳一直以来秉持着“教育为本”的理念,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建设优势下,深圳教育将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为经济特区的发展赋予更多活力和创造力。(戴燕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