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解放后,我南京军区收到一封群众的检举信:我军航空大队的一个教官身份有异,行动诡谲,希望政府及时查证,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根据保卫处相关人员的调查,发现此人大有来头,竟然是一名秘密潜伏在我军中的敌军特务,叫徐鸣秋,很快,军区又一次收到匿名举报信,检举市民陈宇琛,曾供职于上海电监科,并附着了相应的住址信息。

军区高层不敢大意,就急忙派人将此二人迅速捉拿归案,而根据他们的共同供述,所有矛头全部指向了一个叫叶丹秋的人,他是敌军内部的一名中校督察,徐鸣秋和陈宇琛就曾在他的指示下,参与破坏了李白、秦鸿钧两座秘密电台,而叶丹秋是直接策划秘密杀害李白烈士的主要元凶。

李白,15岁被组织发掘参军后,就被送到了瑞金总部学习无线电技术,期间,他认识了我军后来的开国上将李克农,二人互相监督学习,互相进步,很快就能独立进行秘密的电台工作,战争开始后,李白接受调令前往上海,在地下与敌展开城市斗争,在强敌环伺的艰险环境中,小心应对,虚与委蛇,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短短数年时间内,就有大量的敌军绝密情报从他的手中传出。

1942年,李白的电台暴露,被敌军秘密逮捕,在狱中遭受了近乎于地狱般的严刑拷打,但他却始终咬牙坚守,坚决不透露关于我党我军的任何情报,坚称自己这是私人电台,才让敌军放松了警惕,于次年被我组织营救出狱,但李白却并未因此被击退,反而自请前往江浙地区,化名李静安,深入敌军内部,在淳安、场口和江西等地,借职务之便,用敌军的电台向我军输送了大量有价值的机密情报,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在1948年12月底的一个凌晨,李白在与我组织通讯时,突然被几名敌军特务破门而入,紧接着就被敌高层签署命令:执行枪决,年仅39岁,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敌军中校督察叶丹秋,被捕前,李白曾发出了最后一封绝命电报:永别了,同志们。

上海解放后,李白的好战友李克农上将已经准备好了邮电部长的职务,就紧急电告上海市长,寻找李白,但却不想收到了好友牺牲的消息,李克农不禁悲从中来,才有了一部《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电影面世,为国人揭露了工作在隐蔽战线的同志们究竟付出了多少辛酸的代价,1950年,上海公安在徐鸣秋、陈宇琛的指认下,公开逮捕了潜逃要犯叶丹秋,并在他的住所,搜查到了一封敌高层的“嘉奖令”和现金奖励,被捕后,心存死志的叶丹秋详细交代了捣毁24号秘密电台的详细过程,于次年1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枪决,以告慰烈士英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