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东局会议会址。首席记者 杜山 摄

山底站的站舍。首席记者 杜山 摄

前言:“铁路两条线,地方一大片”,铁路,作为国家的交通命脉之一,在国家经济建设乃至国防建设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爱国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多种形式,与日寇斗争,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由于辖属原因以及史志缺乏,这些红色故事以及遗存,尚未广为人知。《牡丹江晨报》文体副刊部与牡丹江铁路作家协会联合开展了“寻找牡丹江铁路沿线的红色遗存”系列探访活动,通过史料收集、实地踏查、采访铁路老工人和知情者等形式,挖掘牡丹江铁路沿线的红色基因,并以此传承铁路精神,激励前行。

王时义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杜山

仲秋时节,牡丹江开始多雨,天也渐渐凉爽起来。《晨报》文体副刊和牡丹江铁路文联联合探访小组一路向东,赴磨刀石与大观岭之间,已撤销的山底小站,挖掘铁路沿线遗存的红色故事。

从301国道下车,经过一段泥泞的山路,山底站,这个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出现在我们面前。由于高铁开通后,这段线路已经封存,曾经生活工作在这里的铁路员工,已经投入了高铁时代的新工作、新生活中,因此,这个埋没在大山之中的小站,已经沉寂多年。探访小组在工务段退休老职工的引领下,找到了中东铁路时期的车站和工务房舍,这些站舍,已经被列为牡丹江市文物保护建筑。看着覆着青苔的站舍,大家都生出些时光荏苒的感觉。山底小站,曾涌现出我们党早期共产党员,吉东局特派员黄秀珍、革命烈士窦玉山等英雄人物,站在这里,似乎还能听到铁路工人不甘当亡国奴的不屈呐喊。

播撒革命的火种

从山底站到大观岭站,是一段高坡大龄,我们在山底站顺着山坡望去,一段弯曲的盘山道上面,大观岭站依稀可见。在铁路机车动力更换内燃机车前,机车牵引动力不足,需要在此站挂补机,双击牵引。当年,在这里聚集了大量机、车、工等铁路工人,因此也成为我党开展工作重点区域。我党早期共产党员,吉东局特派员黄秀珍,曾在这里领导过抗日活动,至今被后人传颂。

黄秀珍原名王辩,字惠琴。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人,1906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王翔千是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主要成员。

黄秀珍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和影响,接受了进步思想。1920年秋,黄秀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组织女学生开展妇女解放活动,积极声援全国学生运动。1921年秋,她参加了王尽美、邓恩铭发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4年,黄秀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5年,作为党组织重点培养的女共产党员,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深造。1927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提前毕业回国,被党组织派到广州工作,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又回到上海继续开展党的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山黑水间燃起了抗日烽火,在中共满洲省委组织的领导下,曾接受俄国十月革命洗礼的中东铁路工人,在铁路沿线宣传抗日主张,发展抗日力量,把铁路各线及沿线站区开辟为党的秘密交通线、运输线、联络线。1933年,满洲省委建立吉东局后,黄秀珍夫妇被派往吉东局工作。1934年2月,吉东局书记孙广英派黄秀珍夫妇以吉东局特派员的身份到穆棱县开展革命工作,领导铁路工人抗击日本侵者。黄秀珍夫妇在一处很隐蔽的居所,恢复了党组织,发展铁路工人党员,组织编印《反日报》。黄秀珍既是记者,又是编辑,还是刻印和“报童”,亲自把报纸发放到铁路沿线,鼓舞铁路工人的抗日热情。

山底站的抗日斗争

牡丹江铁路工务段退休老职工,带领我们来到了黄秀珍曾办过夜校、领导铁路工人进行抗日斗争的工务工区遗址,这是一栋俄式风格建筑,现在已成为铁路职工的住房,100多年过去,保留依然完好。

1933年9月,日军加紧控制中东铁路东线,在大量增加军警密探的同时,极力收买汉奸,破坏铁路工人抗日运动。为了强化铁路工人抗日组织,严防敌人破坏,中共吉东局特委派黄秀珍到山底站,协助车站党支部书记窦玉山组织铁路工人,开展抗日活动。黄秀珍以办夜校为名,在工人中宣传革命思想,启发工人觉悟,揭露日寇杀我同胞、掠我资源的滔天罪行。黄秀珍等在办夜校的同时,还有组织地开展抗日活动,破坏日军的铁路交通。由于日寇加大对汉奸的收买,几次活动都被日伪察觉,大批铁路工人被捕。黄秀珍与窦玉山分析几次活动失败的原因,认为必须查出出卖组织的奸细,在没有查出奸细之前,不开展任何行动,以免暴露。他们以“帮助”查闹事者为名,故意发动了一次“罢工”,并将信息暴露给可疑人白俄工头。当天,日本就调来了大批军警,证实了亲日反共的奸细是白俄工头后,窦玉山安排铁路工人,设计告发白俄工头,令日伪以为这个白俄工头是“抗日分子”,一举除掉了这个奸细。

1933年末,穆棱铁路地区的一部分党组织被敌人破坏, 黄秀珍夫妇潜伏下来已有危险,满洲省委指示他们转移。春节刚过,黄秀珍夫妇带女儿离开了穆棱县,回到关内河北。1936年黄秀珍到北平参加组织学生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黄秀珍先后在山东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工作,任北京图书馆苏联图书室主任,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吉东会议开在铁路工人炕头上

我们在穆棱铁路沿线采访,对在抗日最为艰苦阶段召开的吉东四次会议,感受颇深。吉东四次会议是我党吉东地区最高级别的会议,对完成各阶段党交给的任务,指导吉东地区全民族的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部分会议讨论就是在山底站窦玉山家进行的。窦玉山,男,汉族,生于山东省昌邑县。1932年参加铁路工作,分配在穆棱工务段椅子圈(今滨绥线山底站)养路工区,任养路工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内历任车站党支部书记,中共磨刀石铁路区委员会委员等职。

1934年6月,中共吉东局根据斗争形式,决定将吉东工作会议转移到窦玉山家里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满洲省委的“一.二六”指示信,并研究了当前时局诸多问题。会议结束不久,由于叛徒告密,窦玉山在徒步去磨刀石养路工区中途被捕。窦玉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没有透漏党的机密。他在狱中组织难友进行绝食斗争,要求沐浴和减轻劳动。绝食坚持了整整八天,迫使狱长答应了他们的条件。但敌人对窦玉山的刑讯更加残酷,致使其身体受到严重摧残。1935年初,窦玉山牺牲于狱中。

山底站虽然撤销,线路封闭,但黄秀珍、窦玉山以及山底铁路工人的抗战印记,却长久地留在这里,不被磨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