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配给《信条》打分,真的,我连影评都没看懂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信条》,甚至连故事框架都没搞清楚。

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区也是一派欢乐气氛:

其实墨君起初的想法和这位小伙伴是一样的:连影评都没看懂

每一个影评人都在跟你讲“熵变”“量子力学”“祖父悖论”“热力学”“麦克斯韦妖”……打住,你物理学得怎么样?学渣那种就不要纠结各种理论了,直接用心去感受吧!

当大家都在把这部电影往高深莫测学术派的方向去分析时,我十分想要把它往鬼畜的方向分析。

比如大家都在讨论熵增与熵减,你有没有想过,人处于逆熵的时候仅仅一个氧气面罩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答案是,这里其实隐藏了一个十分鬼畜的设定,我简直不敢细想那场面

为了方便理解,还是先说一下本片的主要构架。

01比核战争还要恐怖的“算法”

未来人类处于极度糟糕的地球环境,濒临灭绝。于是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算法”,可以利用这种算法逆转时间回到过去。

他们的目的可能有两种——1、利用算法回到过去的时间点扭转因果,2、利用算法让“时间反演”。

而反派安德烈的目的是,用“旋转门”回到过去,利用算法拉全世界陪葬。这里就是“祖父悖论”。其实最早提出来的是叫做“祖母悖论”,一个意思啦。

外孙回到过去杀了年轻的祖母,那么祖母死了怎么会有外孙,因果混乱,悖论由此而来。

有一个解释是,每一次的改变历史,都会触发一个新的支线,即所谓平行宇宙。

历史无法改变,外孙杀掉的祖母只是平行宇宙里的其中一个。他可以杀掉千千万万个祖母,却仍然无法改变既有的那个宇宙。

在《信条》里,是不是平行宇宙呢?大概不是,而是时空逆转。

逆转机制就是在红蓝门上,红色代表正向,蓝色代表逆向。

用莫比乌斯环比喻有点费劲,看这张图:

所以在逆向的黑人男主角眼里,自己是正的,其他人全是反的。

究竟是“算法”先出现还是“逆转门”先出现,我也无法推断。总之这个算法被一个女科学家通过“逆转门”分别送到了过去时间里的9个国家的秘密基地。

因为有人认为这个算法是具有毁灭性的,可能直接导致整个人类的灭亡。

这个人我姑且认为就是本片的黑人男主角,因为他也在参与这个拯救人类的任务——从武器商手里夺回算法的最后一部分。

但是导演就是想让人看得糊里糊涂,各种迂回剪辑,让人分不清什么时候是正向什么时候是逆向。

02俄国武器大师啥时候死的?

死去的武器大师安德烈是来自未来的他——武器大师因为过多接触辐射得了胰腺癌,跑到过去的时间想要和妻子度过一段美好时间然后自杀,进而触动算法让全世界陪葬,但被阻止了,并且还被“同样来自未来的妻子”杀掉了。

而同一时间段里的,正向时间的武器大师,已经和正向时间的妻子乘船离开了游艇。

所以并不会触动祖父悖论。

为什么武器大师在很多场合里看起来对妻子的态度非常差?还一口咬定妻子背叛他?但是妻子当时还没有背叛他。

因为他和未来的自己有联系,也知道妻子将来会绿了自己

两个不同时间的武器大师有互相通信这一点,可以参见在旋转门附近武器大师利用妻子逼供男主角讲出算法藏匿位置的那一幕。

当时男主角在被逼供的时候,虽然打了太极,但武器大师仍然知道算法的地点,公路争夺的这一段是最让人懵圈的,各种逆向正向的人混在一起,看不明白是正常的。

总之就是武器大师拿到了算法9(钚-241),集齐了所有龙珠,准备毁灭一切了。

所以后来才有了所谓的“时间钳型运动”。

这一次的钳形运动被设置在武器大师(逆向)想要自杀的前一段时间。一边是男主和作战小队前往斯托克12地下阻止爆炸。一边是逆向的凯特来到越南船上,拖住逆向的安德烈。

前提是,此时安德烈并不知道眼前的凯特,同样是未来逆转过来的(所以后来被凯特肚子上的枪伤给吓呆了)。

作战小队为什么有的是正常跑有的是倒退跑?因为一部分是现在时,一部分是逆转门出来的未来小队。正逆同时作战,可以利用现场的各种情况,来提前判断形势。

我就不想说,这里出现的bug了。

这部电影整个就是一个bug。

所以最后我就要提到前文所说的“鬼畜设定”了。

03关于宇宙坍缩的鬼畜设定

有人提出宇宙的三大命运,开放宇宙、平衡宇宙、闭合宇宙。

开放宇宙是无止境的逐渐膨胀,平衡宇宙是速度极其缓慢的膨胀,闭合宇宙是快速膨胀到达了一个点之后开始坍缩。

时间线只是人类为了方便度量而设置的一种说法。那么按照《信条》逆转时间熵减的设定,宇宙就是逐渐坍缩的,所有事物都会往过去逆转(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时光倒流),最后变成一个奇点。

所以如果时间足够长,逆向的人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死在地上的人,会复活,站起来并且逐渐年轻,然后回到妈妈的肚子里,最后变成……

如果时间很短,那么他本身,排泄出来的玩意儿是不是会回到自己肚子里,然后变成食物吐出来……

这个场面,我想想就很鬼畜。

已经不单纯是看到别人倒退走路倒退开车的清新设定了。

咱们也要考虑到细节的对不~

《信条》刚上映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去理解它,去感受它。这宣传手段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大家都很难理解,就想去寻找答案,但当你真正理解了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死循环。

因为设定虽然看起来很高深,也有相关物理学的依据,当呈现在电影里时,又完全站不住脚。

各种打乱顺序的剪辑,目的不是为了解释逆向和正向,反倒是在混淆概念,让你无暇顾忌它的漏洞。

等你理解到最后发现漏洞的时候,瞬间又觉得这些漏洞让之前的推理毫无意义。

一番操作猛如虎,最后通过《信条》重温了各种物理知识以及哲学,这么想想还是值得的(读书的时候都不见我有这么认真过)。

04关于影片的结局

我们已知男主阻止了算法合体,阻止了反派拉全世界跟他陪葬。

可是这本就是一个注定的结局

正因为未来的反派失败了,所以现在的人类才得以继续生存下去给地球搞破坏;

正因为现在的人类搞破坏了,所以未来的反派才会跑回来报复人类。

同样,正是因为反派想报复人类,主角才会在未来建立信条组织,跑回来阻止反派……

以下省略无限循环一万字。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算法终于被埋藏,对于未来人是不是一种悲哀?

地球被肆意破坏,海平面升高,环境恶化等等,未来人处于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即便回到过去,也没法劝告现在的人保护地球而改变“因”。

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这个“算法”在未来某一时间引发坍缩,然后让自己活在“熵减”状态中。熵减就是文中所说的鬼畜设定了,所有事物都会反着来,由呼变成吸,从满目疮痍的地球变成鸟语花香的地球,从骨灰变成活人,再回到娘胎里。

这比《返老还童》可怕多了,但身处其中一定会适应。

未来人的未来,就是从某个时间点倒退回去。过去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未来。直到地球回到奇点。

害!这又是一种人生了,每个人都能来回走两遭也挺不错的(虽然过了那个坍缩点之后无人会记得自己的过去也就是自己的未来)。

越说我就越糊涂,也包括这张图,画完我都觉得懵,到底最后是奇点还是回归到大爆炸?毕竟科学家都还没研究明白人类的起源,更别说地球和宇宙的起源……大家可以看一下刘慈欣的《坍缩》获取灵感。

总之,《信条》的设定,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的三维认知,夏虫不可语冰,如同平面上的蚂蚁无法看到人类视角中的三维世界,我们也很难跳出三维框架去理解不存在时间观念的世界。

如果像我这样理解,就无法解释安德烈为何患癌症之后,逆转到过去却无法恢复健康

最后说一句,这部片的观影友好度大大低于诺兰的其他影片,他想表达的,其实是“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或者说,尝试跳出三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有人相信宿命论(如尼尔包上的红绳揭露他的结局),也有人相信自由意志(如凯特突然暴起杀死安德烈),每个人都会对这部电影产生自己的观点角度。

无论如何,当我分析完这部电影之后,再也不想烧坏脑细胞看第二遍,当然,这不影响我会给它一个高分评价。

另外,我也接受“你还是没看懂”的嘲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