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童心

美國當地時間9月13日,英偉達宣佈同意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手上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商ARM公司,這筆交易將刷新半導體行業的收購紀錄,但仍然面臨巨大的監管挑戰和競爭者的反對。

北京時間9月14日下午,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勳在電話發佈會上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應了這項收購,並稱這是“一生僅有的機會”。他還表示,要說服監管機構將會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有信心來應對這些挑戰。

低功耗計算是最重要的能力

黃仁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項收購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能夠把兩家公司的AI計算能力以及豐富的生態鏈整合起來,利用兩家公司的專長和技能,來推動低功耗計算在全球的廣泛應用。

“不管是在未來的超級計算、雲計算還是邊緣計算方面,低功耗都是未來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沒有之一。”黃仁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他還說道,這種能力對於英偉達在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我一旦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就立刻抓住了這一生僅有的機會,並不惜爲此花費那麼多錢,這對軟銀而言也是一筆重大的交易。”黃仁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不過這項收購交易一經宣佈,就轟動業界,其中也不乏來自英偉達競爭者和ARM客戶反對的聲音。作爲全球大多數半導體行業的設計和知識產權供應商,ARM將技術授權給英特爾高通和三星等客戶,這些客戶與英偉達的競爭正在變得越來越激烈。

市場擔心英偉達購買ARM的交易將加劇英偉達與三星、高通和其他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未來技術方面的競爭,該交易還引發人們對ARM是否會提高競爭對手的許可費的擔憂。

分析人士認爲,這種反對是非常合理的。CCS Insights美洲研究副總裁傑夫·布拉伯(Geoff Blaber)表示:“英偉達的收購將不利於ARM及其生態系統。獨立性對於ARM的持續成功至關重要,一旦受到損害,其價值就會開始受到侵蝕。”

對此,黃仁勳花費了大量時間來承諾收購之後,ARM仍會保持中立。他說道:“英偉達將保留ARM的英國總部,使其免於許多美國出口管制的規定限制,並採用開放的許可模式。”

黃仁勳還表示,英偉達將通過ARM的半導體生態夥伴網絡對英偉達的GPU設計等進行許可。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偉達一直有打算做AI的IP授權,通過統一的終端AI平臺,加強在雲端AI加速的統治,這是這項收購的一個關鍵因素。”

挑戰幾何?

這項收購還面臨着巨大的政府監管挑戰,市場人士並不看好收購前景,認爲很有可能反壟斷審批通不過。當第一財經記者問到是否爲潛在的交易失敗做好了預案,有沒有B計劃時,黃仁勳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道:“我們的B計劃是保持現在英偉達的發展勢頭,但是A計劃肯定是努力完成這項收購,我也對此很有信心。因爲這項交易有助於市場競爭,也符合客戶利益,監管一定會對此支持。”

黃仁勳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會保持耐心,花時間向監管者解釋技術,以及市場多元化的重要性,並給監管者充足的時間提出問題。

英偉達從去年就開始佈局收購策略。根據英偉達上個月披露的財報,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該公司完成了對Mellanox公司71.3億美元的收購,Mellanox主要製造以太網交換機和其他網絡硬件。這也是英偉達27年曆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在第二財季中,Mellanox貢獻了英偉達總收入的14%。

Mellanox的收購成功也是獲得了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這起收購案的成功讓黃仁勳信心倍增。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Mellanox的收購原本是計劃在18個月完成,但是最終花了一年多一點時間,我想對ARM的收購也會是同樣的情況,可能耗時會略長於一年時間。”

另一個市場高度關注的問題是,ARM在中國的合資公司未來走向何方?今年6月,來自於安謀科技(中國)的人事聲明將中國合資公司與Arm集團之間內部矛盾暴露在公衆面前,截至目前安謀的控制權之爭尚未塵埃落定。一位中國芯片行業資深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政府的反壟斷審查以及ARM中國在收購之後如何發展,是這項收購面臨的最大挑戰。”

對此,ARM CEO西門·賽格斯(Simon Segars)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很簡單,ARM的合資公司成立僅兩年,但已經成爲我們在中國授權技術的重要渠道,也是開發基於ARM架構應用的重要部分,我們當然希望繼續ARM在中國這一重要市場的運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