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沙会战远没有第一次长沙会战那样让蒋介石满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长沙被日军短时间内攻克,若不是陈诚指挥第六战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宜昌反攻,致使日军首尾不能相顾,第二次长沙会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薛岳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积存的名气可就毁于一旦了,这次大战不仅让薛岳颜面尽扫,也让蒋介石勃然大怒,要知道当初蒋介石并不主张保卫长沙,是薛岳一而再再而三的保证长沙万无一失,蒋介石才同意在长沙一带集结主力与日军展开决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还不错,岂料第二次一败涂地。

更重要的是王牌主力74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下辖的58师,损失近一半,这其中与当时的师长廖龄奇有莫大的关系,早在会战打响之前,薛岳指挥第九战区主力部队排兵布阵之时,廖龄奇就以婚假之名偷偷跑回老家省亲,74军从江西调往湖南之时,依然没有迅速返回部队,58师暂时由副师长张灵甫指挥,行军千里之途,日军已抢先一步逼近了长沙,薛岳也由此改变了部署,部队全部向长沙东南方向集结,一时间没有部队策应58师,致使58师深陷危机。

首先与58师迎头碰面的是日军第3师团,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幸亏74军的51师和57师截住了日军第三师团的一个旅团,并将其重创,才没有让58师直面一个师团,否则58师势必损失严重,74军直面日军第3师团的确是打出了王牌军的威风,然而好景不长,日军原先部署截击74军的日军第6师团迅速向战场逼近,不久,日军第11军又命令第40师团向74军与第3师团角逐的战场赶来,74军瞬间腹背受敌。

74军陷入了日军三个师团的包围之中,情况异常危急,要知道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战场上还从未出现过一个军对抗三个日军主力师团的战例,一直以来,抗日部队都是以兵力的绝对优势来弥补武器装备的落后,此次战斗也充分说明了74军不仅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更是抗日部队中武器优先装备的主力,此次深陷包围,可把军长王耀武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不能让王牌军葬送在自己手中,情急之下,他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在包围圈外围的51师和57师顺利突围,因为廖龄奇而延误行军速度的58师被日军第6师团分成数段包围,虽然廖龄奇与张灵甫在极端困难之下,依然顽强抵抗,率部队强行突围,58师大部成功突围,但战后清算兵员,参战的58师满员时一万两千人,此战伤亡超过了40%,虽然廖龄奇在战前出现了擅离职守的错误,然而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还是值得肯定,然而接下来的两件事,直接导致了他接下来耻辱的命运。

58师刚刚突出包围圈,按照薛岳的命令,廖龄奇理应率58师开赴浏阳,但是廖龄奇违抗军命,强行渡过浏阳河,收容分散突围的58师部队,收容完毕又强行拦下一列火车,将58师残部拉到了株洲休整,他也顺道回家继续省亲去了,这无疑是藐视战区司令部的行为,薛岳极为恼怒,不过薛岳并不知道战前廖龄奇就曾经临阵擅离职守,将此事透露的还是廖龄奇自己,他在退往株洲的火车上遇到了战区司令部的一位高参,将自己战前在家省亲的事说给他听,这位高参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薛岳。

第二次长沙会战以失败告终,这让薛岳脸上无光,也让蒋介石异常恼怒,战后师长以上职务的将领军事检讨会议上,薛岳肯定了74军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打出了军威,51师和57师受到了嘉奖,接下来就是对58师的清算了,薛岳直指廖龄奇战前临阵脱逃,居功自傲,违抗军命,将廖龄奇作为了反面典型,58师虽然损失最大,但几乎所有的战绩都被师长的盲目自大遮盖,这让蒋介石为他这位学生感觉脸上无光,心中恼火。

廖龄奇是一个既不善于察言观色之人, 而且相当自傲,他对薛岳的指责极度不满,自恃是蒋介石的嫡系,休会的时候径自去找蒋介石评理。蒋介石因这个学生的行为扫了他的颜面,正在休息室里大为光火。廖龄奇不识相地闯进门来喊冤,正撞在枪口上。蒋介石喝令他“滚蛋”,起身准备去会场。廖龄奇不辨颜色,仍然希望得到申诉的机会,跟在蒋介石身后喊“报告”。震怒的蒋介石拂袖而去,并当场命宪兵团长将廖龄奇扣押起来。

在之后的会议上,会场里的将领们得悉廖龄奇被当场收押,很快墙倒众人推,有的趁此打击蒋介石嫡系,有的虚构事实,为自己开脱罪责;有的鉴于国军将领抗日不力,大声疾呼,惩一戒百,蒋介石迫于众议,故作姿态,以显示自己执法之严。即席手令:“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临阵脱逃,著予枪决”。其他派系将领一向敌视蒋介石嫡系,生怕此命令有变,便急于见报,第二天各大报纸便刊登了此消息,廖龄奇也就没了生还的可能。

话说廖龄奇死之后,58师全体官兵都愤愤不平,特别是58师的三位团长,他们为廖龄奇打抱不平,更为74军军长王耀武没有为廖龄奇师长尽力求情而异常气愤,决心辞职给王耀武难堪,其实,廖龄奇虽然与王耀武是上下级关系,但是狂傲的廖龄奇从来没有把王耀武放在眼里,屡次违抗王耀武的命令,在74军中是一个典型的刺头,此次大战,廖龄奇的确是有严重的错误,王耀武为其求情是出于人情,而不求情也是在情理之中,总的来说,廖龄奇之死的确是咎由自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