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数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王牌主力,74军肯定首屈一指,而且是公认的最名副其实的部队,历经了抗日战争的若干次大战,并且在历次大战中无不担任绝对主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这也是一直命途多舛的部队,之所以如此形容,是因为从这支王牌军中打出来的几个将领的命运,如战场上的风起云涌一般跌宕起伏,令人匪夷所思,其中带领着24军57师8000虎贲之师的余程万,面对十万日军的包围坚守常德创造了战场上的奇迹,却被蒋介石以违抗军令之名判刑,后来籍籍无名,还有李天霞,在解放战争中因为整编74师的覆灭被牵连,险些被蒋介石枪毙,如果这两位将领的命运还不够说明,那么接下来这位将领的命运比之他们可是悲惨许多。

真正的战士能够战死沙场是一种幸运,二战时期的美军名将巴顿就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落地死去。”但如果一位抗日将领是以临阵退缩的罪名被枪毙,那么着实是一件耻辱之事,不错,国民党王牌主力之中就有这么一位被蒋介石冠以此罪名枪毙的将领,他也是出自黄埔军校,也曾经在武汉会战的万家岭大捷中率领部队重创日军106师团,立下过赫赫战功,然而没过几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他却因为临阵脱逃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他就是时任58师师长的廖龄奇。

74军并不是廖龄奇的起家部队,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廖龄奇是跟着老学长俞济时的,在抗日战争初期的精锐德系师88师中任职,后来又跟随俞济时来到了74军,也成为了当时74军军长俞济时手下的一名悍将,不得不说,廖龄奇在战场上的确不负黄埔学生之名,作战英勇,其中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正是廖龄奇督导58师,迎头痛击日军,成功拖住日军,极大地扩大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战果,此次战役让俞济时看到了一颗耀眼的将星冉冉升起。

不过好景不长,俞济时不久之后便被调离74军,可以说此时廖龄奇在74军中已经没有了靠山,接下来他只能听从比他大一届的学长,新一任74军军长王耀武的调遣,而他担任的正是74军的主力师58师的师长,然而一向孤傲的廖龄奇对王耀武颇不服气,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不过战场上和为人处事上运气好而已,于是屡次与王耀武的意见相左,这也就犯了兵家之大吉,也就为后来廖龄奇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长沙会战,还是由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大显身手的薛岳指挥,74军自然也是这场会战中的主力,74军便从江西紧急调往湖南参加会战,而此时的廖龄奇却因为婚假回老家省亲,不能及时地返回部队,当时的王耀武曾经几次加急电报督促廖龄奇火速返回,却被廖龄奇针对性地忽视,直到战斗即将打响,廖龄奇才火速返回部队,此时慌乱中的廖龄奇又相继出现了几次指挥失误,薛岳将部队已将大部队部署于长沙东南,孤立了58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虽然58师在局部重创了日军部队,但就第二次长沙会战整体而言这场会战还是以失败告终,长沙被日军攻占。

会战之后,蒋介石大发雷霆,薛岳自知难辞其咎,他需要一个将领来替他定罪,而当时因为薛岳发明了“天炉战法”,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大获全胜,因此名声大振,几乎所有参与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国民党将领对他言听计从,完全按照他的部署准备的,只有廖龄奇在大战之前没有在指挥位置上,廖龄奇自然而然成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失利的替罪羊,而此时俞济时已经调离74军已久,替廖龄奇向蒋介石求情已经作用不大,唯有廖龄奇的顶头上司王耀武还能说得上话,话说王耀武极善于人情世故,在常德保卫战、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后都曾经替余程万和李天霞向蒋介石求过情,结果还是比较理想,而此次处分廖龄奇,王耀武并没有尽力求情,致使廖龄奇被蒋介石枪决,只能说廖龄奇太过自傲,咎由自取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