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许多国家与政权都是在极盛之时走向了覆灭。例如曾经威震亚欧的苏联,就是在拥有全球最强大军队、最庞大核武库、最大规模坦克装甲兵团的情况下,骤然解体的。苏联解体,自然有西方“和平演变”的因素,但也有其自身日久积弊的原因。其实,很多国家与政权的衰落,都归根于自身弊端的积累。以下这个政权,就因为铺张奢侈,忽视了自身弊端的加剧,而于极盛之时骤然覆灭。

这个政权就是伊朗巴列维王朝。巴列维王朝兴起于20世纪初期。彼时,身为亚洲传统强国的波斯(伊朗)日渐没落,内有军阀、部落势力的叛乱,外有英国、沙俄这两大列强的欺侮,其民众的民族自尊心跌落到了极点。在民族处于危难的情况下,身为波斯哥萨克军将领的礼萨·汗,于20世纪20年代发起了推翻旧王朝的政变。1925年,礼萨·汗废黜恺加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正式建立巴列维王朝。

从本质上讲,巴列维王朝是一个由地主资产阶级主导的政权,在对外关系上,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例如1941年面对英苏入侵时不战而降)。然而,对于深陷苦难之中的波斯民族而言,这个王朝仍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巴列维的两代统治者,都积极引起西方和苏联的先进思想文化,在国内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兴建现代化设施。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伊朗经济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伊朗国力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当国家复兴任务尚未取得最后成功之时,巴列维统治者们却开始穷奢极欲了起来。1971年,为纪念波斯帝国建国2500周年,巴列维王室在波斯波利斯古城举办了一场极度奢侈的庆典仪式。当年年初,巴列维在各地军队中抽调了一批精干官兵,以充当仪仗队。同时,他还命令有关部门以古波斯实物为标准,复原波斯各王朝的甲胄、兵器和旗帜,以作为仿古大阅兵的道具。仅这一项举措,就要花费不少预算。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巴列维的最重要目的,是想向各国来宾展现波斯帝国的荣光。为此,巴列维王朝几乎举全国之力,来兴办这次庆典。王室宫廷部门从国库中抽取大量财政,到各地采购高档食材,聘请高级厨师。庆典菜肴的烹饪传递全由巴黎来的165位厨师、侍者承担;庆典所用的鱼子酱、松露、鹅肝、牛肉全由外国运来。其中,宴会所需的25000瓶高级红酒,用了几天几夜才全部运输完毕。

得益于巴列维王室的大力宣传,前来参加庆典的各国政要也济济一堂。其中,有来自西欧北约国家的总统与总理们;有来自苏联华约国家的主席与部长们;有来自欧洲君主制国家的王储与王妃们;来自海湾君主制国家的埃米尔与酋长们;可谓群英毕至。当时,中国派出了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郭沫若同志出席活动。而除了主权国家外,许多宗教与民间团体也派代表参加,例如罗马教皇,以及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

由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次庆典自然处处显露出豪华与奢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巴列维王朝的建设成就。庆典上,巴列维王室各个穿金戴银,珠光宝气。而与会的各国嘉宾们,则居住在豪华的黄金帐篷中,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珍馐佳肴。数日的欢歌与宴会,几乎令波斯波利斯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到庆典结束时,有关人士估计花费了2亿多美元。《时代》杂志也惊呼:这是世界历史上最盛大的狂欢派对之一!

众所周知的是,展示国力,需要以国力水平为前提。70年代,伊朗虽然在“白色革命”的加持下发展迅速,但毕竟还不是发达国家。与之相反,彼时伊朗的国内矛盾还较为尖锐。当时,伊朗国内至少有20%(保守估计)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阶层间、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异常悬殊。伊朗的人均GDP,满打满算也只有2250美元。总体来看,庆典的奢华程度,大大超过了伊朗的实际发展水平。

王室的奢靡,最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反对。伊朗教士阶层首先向王室发难,他们斥责王室的“违背了宗教戒律”。伊朗的左翼团体也走上了前台,他们谴责统治集团的灯红酒绿。在教士阶层和左翼团体的引导下,伊朗的失业工人、破产巴扎商人、贫困农民们也纷纷加入反对王室的行列。巨大的社会反对力量,最终动摇了巴列维王朝的统治根据。1979年,巴列维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走向覆灭。

公平来说,举办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庆典的本意,一是为了展现伊朗在巴列维统治下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二是为了展现波斯各帝国曾经的强盛与荣光。然而,由于其奢华程度超越了国家实际水平,最终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巴列维王朝应当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积极解决国内的各种矛盾。当国力达到相应的水准后,才应当考虑举办庆典等问题。

参考资料:《伊朗史》、《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