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多年的索尼旁轴式全画幅相机A7C终于在今天发布了,它的体积与重量说明了它就是索尼用来迎接小型化全幅MILC 战役的全新产品,将A7 III 的影像核心技术,注入Axx 系列尺码的机身,这次A7C 同时推出黑银与纯黑双色,在设计上有了那么一丝复古气息,看来这将有机会吸引到女性用户的青睐。此外,A7C 的另一改变就是加入了侧翻式屏幕,可以满足自拍与Vlogger 的录影需求。

索尼A7C 主要规格:

Exmor R CMOS 背照式感光元件

有效像素2420 万

每秒连拍10fps|支持AF/AE

混合式对焦系统:693 点相位式对焦点/ 425 点对比式对焦点

标准感光度从ISO 100~51,200,可扩展至ISO 50~204800

机械快门支持到1/4000s,电子快门可达到1/8000s

全新开发的小型化五轴五级防抖

92.1 万点的侧翻式触控屏

3840 x 2160 30fps 影片记录能力,采用全像素读取无像素合并技术

FULL HD 画质支持到120fps 的高速影片,可制作4 倍或5 倍慢动作影片

三围124 x 71.1 x 59.7(mm)

重量509 克

搭载NP-FZ100 锂电池

续航力高达740 张静态影像

A7C 的银黑配色与全黑配色相比,多了点文艺气息,乍看之下也有点松下或富士MILC 的味道,不过从它的握把材质不难猜出它的产品定位,质感甚至还略逊自家的APS-C 旗舰机A6600, 整体来说塑胶感稍重,但相对也是轻量化的关键,话虽如此A7C 还是采用镁合金结构且支持防尘防滴。

上图是A7C、A6600与A7 III的外观比较,有趣的是A7C的机身虽然比A6600稍厚一点,不过A6600的握把却比较粗一些,握感相对也比较好;此外在机顶位置A6600及A7 III多了C1/C2自定义键,在操控方面自然更有优势;不过A7C维持自家全幅MILC的传统那就是设有独立的「曝光补偿转盘」。

坊间似乎都会戏称观景窗在机背左边的机种为「旁轴式」,当然这是不正规说法,因为RF旁轴相机的光学观景窗设在同样的位置,A7C这样的设计与Axx系列如出一辙。

A7C的体积虽小却是五脏俱全,继承A7 III主要的影像核心,搭载24MP感光元件,原以为体积缩减会将IBIS阉割掉,同时内置五轴五级机身防抖,并且是专为A7C重新设计的小型化防抖结构,同时4K无裁切录影也同样保留,可以说是诚意十足。

为了迎合A7C小型化的机身尺寸,原厂也特别为它推出专属的Kit镜「FE 28-60mm f/4-5.6」,接近饼干镜的外型却拥有28-60mm的变焦能力,它采用伸缩式结构,意指镜头未伸出前无法正常工作。28mm起跳的广角端的确无法迎合现今玩家的胃口,毕竟24mm已经是基本款了,不过为了与镜头体积做出妥协这也没办法的。

机顶设有开关键、拍摄模式转盘、曝光补偿转盘、快门键以及电源开关,独立录影键同时也移到了机顶,而且按压面积也变大;A7C的重新设计的快门结构,因此回馈感不像过去的A7或A9那么Q弹,比较浅反而接近A6xx系列的手感。

最初我拿到A7C的时候压根没发现它机背搭载的是92.1万点侧翻式屏,就如同自家的ZV-1一样,当然前阵子发表的A7S III也是采同样的设计,侧翻式屏的优势除了自拍之外,也十分适合Vlogger工作者使用。

小细节上,Menu键移向中央位置,这让我们在用单手拍摄时,右手拇指无法在安全的状态下操作Menu键,这时用双手会比较保险;至于体积相仿的A6600就没有类似的问题,单手拍照外加Menu键的操作完全没问题。AF-ON键不论在任何对焦模式下,只要按下它就能立马启动连续自动对焦,包括脸部/眼部追踪对焦,十分的便利。

机背的电子观景窗为236万点,放大倍率约0.59倍,机背屏幕则是92.1万点,不过从工程机的体验感受来说,都存在明显的色偏,尤其是机背屏幕有明显偏黄的情况,EVF预设值则是偏亮且放大率不足,用EVF取景会显得很吃力。

A7C的传输接口均集中在机身左侧,而内存卡则是支持单槽的SDXC UHS-II,另外还设有3.5mm的麦克风与监听用的耳机孔,机身充电支持Type-C格式。

机身右侧是A7C的握把,表面并无包覆A6600或A7 III那样类似橡胶蒙皮的材质,因此整体质感也没有那么优秀。保留NFC的感应装置,同样支持NFC的设备靠近后就能唤醒指定的APP,借此达到快速传输或分享的目的。

机底可以看到索尼A7C的产地来自泰国。

A7C最重要的是采用了一块NP-FZ100锂电池,续航力比过去的NP-FW50要提升许多,对于户外长时间拍摄有一定的帮助,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

这次原厂提供的镜头组合除了FE 28-60mm f/4-5.6 Kit镜之外,还有另外一颗平价大光圈镜头SEL35F18F,这两个组合加起来算是能勉强应付生活所需的拍摄题材,镜头体积若不设限的话,原厂的SEL24105G可是相当值得投资的旅游镜;另外副厂镜头我则是强力推荐Tamron 28-75mm f/2.8 DiIII RXD(Model A036),同焦段之中最轻巧的f/2.8大光圈镜头,过去它接在A7 III或A7R III身上我一直觉得它镜身实在太细太轻了,若能搭配A7C我想会是很棒的组合!(via.mobile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