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沒有人恨它,而是現在的英國,真的已經讓人恨不起來了。

19世紀在英國風光的時候,被人們稱之爲“日不落帝國”,英國光海外殖民擴張就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沒幾個國家沒被它欺負過,所以當時大家都有一種被英國欺負了蠻正常的心態,畢竟它是世界老大,誰當老大不是欺負人,咱們器不如人,只要能夠少賠點銀子,少割讓點地盤,就值得感恩戴德了。

你說當年英國實力這麼強也就算了,關鍵是它爲人處世還那麼有水準,它不像法國那麼一根筋愣頭青,也不像美國那樣猴精的顯得虛僞。

舉個例子,在一戰結束後,法國對德國提出了種種趕盡殺絕的苛刻條件,恨不得把德國從地球上抹去,而英國首相喬治卻出人意料的幫德國說好話,只提出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的主張,雖然這些好話對最終《凡爾賽條約》的確立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卻讓德國民衆對英國的好感倍增,反而對法國更加恨透了,成功轉移了矛盾,還在國際上秀了一波紳士風度。

英國在自身人設包裝,以及國際輿論引導上的意識形態輸出確實很有一手,讓被侵略、被殖民地的人們在政治剝削、經濟壓迫後,還沒有深刻的領悟到痛,更有甚者還覺得侵略殖民是好事,有種被解放了生產力的滿足感。

雖然不可否認,英國的殖民侵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區發展,但其本質還是出於掠奪資源以自肥,並且篡改歷史推行奴化教育,從道義的角度來看確實夠下三濫的,時至今日某港的部分人,以及非洲部分國家也還沉醉在那段屈辱中而沾沾自喜。

另外,畢竟那段英國的殖民掠奪史都成爲過去式了,很多殖民地和大英帝國是在世界各國的見證下,通過和平談判和利益交換和平分手的,你情我願的,也沒有什麼可值得記恨的。

況且英國現在一副與世無爭的淡定姿態,和各國都保持一定的政治距離,連歐盟小羣都退出了,更兼有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天天高調的刷存霸權在感,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人們對英國過去的關注度。

綜上,英國雖然曾經叱詫全球,做了很多惡,但是瑕不掩瑜,也爲人類歷史發展進步做出了不少貢獻,從君主立憲制政體到工業革命的燦爛成果,再到世界一、二次戰爭中扮演着正義者的角色,如今的英國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血氣方剛的霸道少年了,而且變得更加成熟老練,一心想着踏實發展經濟和增進民生福祉,這樣的英國,你還能恨得起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