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磊 通讯员 曹云娇 泰安报道

9月15日上午,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一名14岁脐带血移植(UCBT)患者成功出仓,顺利转入了监护室,这意味着其在移植仓内的治疗已经顺利完成。

持续多日不良症状

父母着急带娃入院

7月11日,已持续多日出现浑身无力、皮肤呈深黄色症状的14岁男孩郑某(化名)在父母的陪伴下到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进行检查。该中心主治医师白观臣根据患者血常规检查发现,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全血细胞减少,随即决定做骨髓细胞学检查,经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及基因突变等情况,最终结果初步判定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该病实质是一种恶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可通过化疗、去甲基化治疗等积极治疗手段缓解病情进展,但是只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本病的疗法。”白观臣对记者解释道。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仔细分析诊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泰安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血液病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滕清良教授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会诊,同血液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孙兆刚和副主任张春梅共同制定了治疗方案,首先确定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且首选同胞相合的供者。“由于患者只有一个四岁的妹妹,不符合干细胞捐献的条件,而通过中华骨髓库匹配,时间跨度比较长,患者也等不起,最终确定用脐带血移植的方法。”白观臣向记者说道。

滕清良仓内查房

张春梅仓内查房

与家属沟通中

在经过和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滕清良教授和团队成员们将治疗分为四个诊疗阶段,第一阶段是预处理,通过用一些化疗药品和免疫抑制剂把孩子体内坏细胞去除,为干细胞的植入创造条件。第二步是脐带血回输,通过外周血通道输送回患者体内。第三步是植入,也是最关键一步,让供者的干细胞“归巢”,同时建立供者型的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取代患者原有的异常的造血与免疫功能。第四阶段为“抗排异”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由于供者和患者的免疫差异,会产生相互排斥,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供者干细胞的植入的同时就意味着排异的开始,患者要经历急性的GVHD以及慢性的GVHD时期,控制住患者的GVHD的同时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意味着患者能够真正康复的重要阶段。

患者积极配合

顺利进入“磨合期”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中,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目前已经进入第四阶段:抗排异阶段,此刻出仓,说明患者已经对外界环境有了足够的抵抗力,能适应正常生活。“入院以来,孩子积极配合,心态也很好,并没有因为病情而消极,反而非常乐观,这次出仓,也给了我们科室很大信心。”该中心副护士长姜旖旎说道。

血液病诊疗中心主治医师张继磊表示,在整个诊疗过程最难的是第四阶段,因为每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有些患者在做完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非常大,风险也很高,正常人一般会出现一年左右的“磨合期”。但是,这位患者手术后排异反应很小,大家有信心帮他顺利度过排异期并且安全出院。目前,患者的免疫力还很低,需要防止并发症,还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患者出仓后,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属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非常感谢泰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们,看到孩子能出仓,仿佛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患者家属激动地说道。

此次出仓,成为泰安地区脐带血移植患者成功出仓的首例,这标志着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脐带血移植”技术已趋于成熟,成功填补了泰安市脐带血移植手术成功出仓的空白,为泰城人民带来福音,也为医院“求是 创新 美好 幸福”的新愿景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