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爆发“黑天鹅”事件,很多企业生存艰难,有些甚至不得不宣布破产。其中航空公司,也因为大家年初宅在家里,几个月没有出门而深受影响,企业现状只能用“惨淡”二字形容。

根据估算,全球的航空行业失业员工超过40万,而全球已有多家航空官宣破产倒闭。与此同时,我国航空行业也不太乐观,第一季度累计亏损超398亿元。

其实,第一季度航空业的萧条是突发状况,本来在一月份,航空业一切运行正常,而到了二月份,运输总量骤降了73.9%,航空公司的客运总量只有834万人次,和去年春节时期的客运总量相比,其规模直接下降了85.5%,造成的损失超200亿元。这是我国航空业稳定后,首次单月亏损的最高纪录。

我国民航企业中,有一个最知名的企业就是海航集团。海航集团不仅是国内航空业的第一巨头,同时也是我国第二大的民营企业。巅峰时期的海航集团营收6182亿元,成为我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第二位,排名仅次于华为。

但是,没想到今年的海航已经岌岌可危了,有网友很疑惑,海航的营收可是有千亿巨资,怎么会突然就经营困难?那赚的钱都去哪了?

海航主要的问题在于营收与利润差距悬殊,整个集团的净利润只有10.78亿元,也就是说体量如此大的海航,利润还不如一般的中等企业,哪来的钱自救?同时,今年的“黑天鹅事件”只是导火线,债务危机早有苗头。

有媒体报道,海航已经背负了7500亿的巨债,连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了。今年年初,海航集团的董事长陈峰亲自写下千字长文道歉信给员工,表示集团资金短缺,工资会缓发或迟发,对此表示歉意。

海航集团之所以会陷入如此困境,主要是因为疯狂扩张“买买买”而造成的。海航集团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不到两年就将体量扩大了数倍,横跨七大领域,手下有7家上市公司。这都是烧掉了5600亿,用真金白银才打造成现在的体量。

疯狂的5600亿元,确实让其市值达到了万亿规模,但不久后国家就发布了“限制我国民企盲目投资”的新规,这一规定让海航集团“傻了眼”,一时不知所措。当时海航集团因涉足海外并购,躺在风险名单之中,无奈之下,海航从以前的“买买买”模式切换到了“卖卖卖”的模式。

海航的疯狂扩张都是高价收购,而卖的时候是低价抛售,当时其名下有超300家企业,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被海航被贱卖了。特别是文思海辉这家企业,当时是海航斥47亿巨资收购的,最后市场成交价只有5亿元。

今年又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海航又开始一轮内耗自救操作,卖掉了21架从事租赁业务的飞机,换回了50.86亿元,虽说不能根除债务“顽疾”,但能暂缓眼前的难题。

海航因为先前是疯狂的“买买买”,后来又是低价甩卖,导致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沼,空有“第二大民企”的头衔,连给员工发工资都成问题。曾经市值近万亿的巨头民企沦落到如此境地,引来不少网友唏嘘。

看来,一个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切勿盲目扩张,因此失败的企业举不胜举,唯有一步步脚踏实地才是制胜关键。那些想要走捷径的企业往往会被反噬,出现各种不可控的问题。那你对海航的发展之路,有什么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