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周瑜死前感嘆:“既生瑜何生亮”,一語道破了他一聲的心酸與無奈,就如很多人認爲的那樣:一個時代最強者的出現對於其他強者就是毀滅性的打擊,真實的歷史中,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在少數。

在元代末期,有這樣一位梟雄的存在,爲人狡詐卻同樣具備過人的膽識和政治才能,野心勃勃之下一度成爲除朱元璋以外最後可能一統天下的人,只可惜,千般謀算卻終究與大好江山失之交臂,不必多說很多人也能猜得出來,這位梟雄就是大名鼎鼎的陳友諒。

探尋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年的朱元璋與陳友諒都是強者,而似乎朱元璋這位最強者的存在註定是陳友諒一生的悲劇,所以,周瑜臨終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仔細感受下來也十分適合陳友諒,估計陳友諒在自己的水軍艦隊上中箭身亡之時也會有着如此感慨吧!

朱元璋也曾感慨:“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而朱元璋大敗陳友諒在後人眼中是衆望所歸也是命中註定。不過,很多後人也在感慨,如若陳友諒早生10年,貌似就沒有朱元璋什麼事了,天下的君王也一定非陳友諒莫屬。這種想法真的成立嗎?

其實,追溯陳友諒與朱元璋起事時的情景,我們還真可以做出大膽的假設,如若陳友諒先於朱元璋10年起義,歷史真的有可能被改寫。

1、陳友諒帶領的“陳漢”軍符合元末大多國人的反抗心理

無論是陳友諒還是當年他投靠的倪文俊再或是徐壽輝,這些人能夠迅速在元代末期集結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除了這些人本身的號召能力極強以外,也是源於元代末期百姓被朝廷欺壓至民不聊生的程度。所以,全國各地百姓都有着極其強烈的反抗心理,而徐壽輝當年帶領徐家軍的壯大就是踩上這這股東風。

而在陳友諒逐步取代徐壽輝並自建“陳漢”王朝時,他的部下們大多同樣是想要當家做主的心理狀態,再加上陳友諒佔據在長江中游的地區,地勢有優勢,而對於發起戰爭的大本營來說,後勤保障也很理想。

要知道,當時的陳友諒已然是躍躍欲試想要雄霸天下的勢頭,如若沒有朱元璋的存在,其他地區的反抗勢力更是會不斷加入到陳友諒的陣營,到那時,陳友諒一統天下的趨勢更是會相當明顯,只要沒有朱元璋這樣的強敵存在,陳友諒踏平天下也只是時間問題。

2、陳友諒上位之路展現的超強政治、軍事才能

要說陳友諒與朱元璋都是無師自通的政治、軍事人才不是沒有道理的,朱元璋出身貧寒至極,而陳友諒也並沒有好到哪裏去,也是標準的寒門弟子,從小略同文義卻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敢於爲了前程放手一搏,只不過,相對於朱元璋來講,陳友諒的上位之路顯得更加的奸險與工於心計,不過,如若沒有足夠的政治、軍事才能,上位之後的他也是沒有辦法穩坐釣魚臺的。

在加入倪文俊麾下之時,陳友諒慢慢洞悉到倪文俊與徐壽輝之間的嫌隙,而在倪文俊妄圖奪權之時,陳友諒一舉剷除倪文俊不但沒有受其牽連還成爲了徐壽輝的心腹,足以見得陳友諒手段之高明,而後因徐壽輝的能力平庸妄圖取而代之的陳友諒真的一步一步成爲了當時局勢的最強者。

要知道,陳友諒帶兵征戰的穩準狠一度讓朱元璋都很是忌憚,可想而知,如果當年沒有朱元璋的制衡,陳友諒軍隊的鐵蹄踏破四方再是容易不過的,即便他善用心計管理部下,可如若天下沒有其他力量能與之抗衡,陳友諒得天下也是大勢所趨的。除此之外,就算“陳漢”內部有反叛聲音的存在,想想陳友諒當年對於倪文俊以及徐壽輝的狠辣程度,自然在內部也不見得有人可以成爲他的勁敵。

3、朱元璋註定是陳友諒的“命定剋星”

在很多人看來,陳友諒就是第二個項羽的存在,上天給了他們可以一統天下的機會,卻在這樣的過程中用他們自己無法避免的弱勢懲罰並最終將其稱霸的希望毀於一旦。如果說項羽的剋星是劉邦,那麼,朱元璋就註定是陳友諒的命定剋星,因爲,恰恰有了朱元璋的存在,才暴露了陳友諒才能上的弱點。

陳友諒擁兵自重,朱元璋沒有貿然進攻,相反,誘惑陳友諒主動出擊卻險些在後勤保障線斷裂之時將其殲滅。除此之外,陳友諒猜忌心強,朱元璋利用康茂才對其進行誘惑,最終致使其大敗。而在雙方生死對決的鄱陽湖戰役中,看起來無比強悍的“陳漢”水軍,卻在朱元璋效仿諸葛孔明火燒赤壁後大敗,而陳友諒也在最後的負隅頑抗中中箭身亡。

可想而知,對於打擊陳友諒,朱元璋就好似爲其量身定做一般,而當時的形勢也僅僅出現了一位朱元璋,他註定是爲了大敗陳友諒而來。

小結:如今看來,陳友諒並非生錯了時代,卻悲劇在與朱元璋共奪天下。有了朱元璋的襯托,陳友諒的諸多弱點才一覽無餘,可是,如若沒有朱元璋的存在,比如陳友諒早生10年,天下的最強者就一定是陳友諒,而當朱元璋10年後出現時,陳友諒的江山大計早已謀定,朱元璋再是有着雄雄野心也只能是屈從於人下,想要創建屬於自己的王朝,無論如何謀劃也是無法與大勢已成的陳友諒相抗衡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