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奖提名,再引争议。

上届金鹰,李易峰和迪丽热巴双双拿下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金杯)和 最具人气演员奖(水晶杯)还历历在目。

这一届,又被自媒体和网民质疑,不止有网剧参评,更有多位流量入围。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的提名,朱一龙、王一博、任嘉伦排名前三,最喜爱的女演员提名前三,则是赵丽颖、宋茜、谭松韵,有媒体质疑:金鹰奖,还有含金量吗?

看上去,质疑貌似合理,金鹰奖这样两年一度的电视艺术大奖,入围的怎么能都是清一色的流量咖?

但,质疑的自媒体,真的搞懂了吗?本届金鹰奖,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增设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金鹰节水晶杯“人气奖”被取消。

换言之,从功能上看,现有的观众最喜爱的男女演员奖,实际上成为按投票决定的“人气奖”,而最佳男女演员奖,则变成完全凭作品演技说话的“演技奖”。

简单来说,演技硬碰硬的比拼,和人气实打实的对决,彻底分开,有问题吗?

没有错,上届金鹰奖的水后风波,的确成为流量过界的标志性事件,风波过后,不仅是获奖的演员,就连流量演员这个概念本身,也被舆论反噬,“流量”仿佛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这届金鹰提名一出,流量明星再度斩获提名,争议自然再起。

可我要说的是:盲目追捧流量,当然困碍真正的艺术创作。可要说赵丽颖双提名,易烊千玺对决老戏骨,就一定是流量当道?对不起,我不同意。

如果认真揣摩这届金鹰提名背后的国产剧图谱,或许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届流量,早已变天。这届金鹰的游戏规则之变,看懂了吗?

如果没注意这届金鹰的规则之变,接下来的讨论就没有意义。

金鹰奖1983年创办,两年评选一次,本届之前,以演员为评选对象的奖项主要就是“最佳人气男女演员”和"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前者奖杯为水晶杯,后者是金杯,上届热巴和李易峰拿的就是双杯。

过去基本认为“最佳人气男女演员” 代表人气,"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代表专业性。但由于规则时常变化,也存在主办方和观众都不知道怎么区分人气和专业性,甚至传统的视帝视后都经常闹不清的情况。

为什么呢?

因为按照过去的关于评选标准,"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是由观众投票+视协投票+专家投票三方汇总得出的,而“最具人气男女演员” 则是单纯由观众投票选出,简单来说,“人气奖”的决定权在观众,而“喜爱奖”还有评委的意见。

这样的结果是,凭借流量小花小生粉丝的战斗力,人气奖由小花生夺得没有意外。“观众喜爱的演员”有评委把关,本应更权威一些,但上届被迪丽热巴拿下视后,张译李易峰一起拿下视帝,可李易峰演的《麻雀》,张译演的《鸡毛飞上天》,这个评选结果难免被质疑。

上届“水漫金鹰”的质疑出现之后,这届的奖项设计明显调整了,简单归纳一句话:人气的归人气,实力的归实力。

这届金鹰奖的奖项设置和往届最大的不同,就是增设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完全由评委决定,出来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视帝视后。

看这份提名名单:陈宝国、任达华、王劲松、王凯、易烊千玺角逐最佳男演员奖;

蒋雯丽、孙俪、小陶虹、童瑶、王茜华、赵丽颖竞争最佳女演员。

不管是最佳男演员奖还是女演员奖,都是大众比较熟知的实力派演员,其中大部分是成名已久的老戏骨和中生代演员。

“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提名名单则直接由观众投票决定,拼的就是人气和流量。

男演员入围的是朱一龙 、王一博 、任嘉伦 、易烊千玺、张若昀、张艺兴;女演员入围的是赵丽颖、宋茜 、谭松韵 、杨幂 、孙俪、虞书欣。

从票数来看,“观众喜爱的男演员”票数相对集中于朱一龙和王一博,他俩的票数和其余的几位入选者形成了明显“断层”,接下来就看王一博的粉丝能不能反超。

女演员方面赵丽颖排第一,宋茜排第二,票数差距比较大,如果宋茜的粉丝不狠狠发力,赵丽颖夺下这个奖项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综合来看,男演员方面:易烊千玺是人气和演技奖都获得提名。

女演员方面:孙俪和赵丽颖也是两个奖都获得了提名,所以也可以说本届金鹰女演员部分很大程度上是两位电视剧女王的对决。

相对而言孙俪在演技奖竞争中占优,赵丽颖则是人气奖领先。

在人气和实力的逻辑搞清楚之后,再认真看这份名单,是不是真有那么不合理?

我反倒认为,原来的奖项设计过于混杂,又是人气又是专业,观众到最后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现在分开了不是很好吗?

当然本届还有另一项调整,就是网剧参评。这也成为一些网民吐槽的理由。

但金鹰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大奖啊,白玉兰早就宣布了。

从结果看,《大江大河》《都挺好》《猎狐》《破冰行动》《外交风云》《知否》《长安十二时辰》《陪你到世界之巅》《结爱》等电视剧入围,上星剧还是主流,但网剧也不少。

但《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剧集不配竞争年度最佳吗?作为中国电视剧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金鹰奖对网剧敞开大门,不仅是发挥“导向”作用,实际上也是对现实国产剧发展的呼应,当网剧出现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让它们和上星剧同场竞技,不是才能真正体现出国产剧的实际水平吗?这有什么好嘲的?

这些调整是否能让金鹰重新赢回口碑,仍然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就是这个老牌奖项正在重新调整自身,去直面国产剧的现实。

质疑没有问题,但我不能同意的是,看到名单中出现流量演员,就立刻送一顶“水漫金鹰”的帽子。

但“流量”是原罪吗?不是啊。赵丽颖获双提名,易烊千玺对决老戏骨,我认为没问题

从本届提名情况看,观众喜爱的女演员中,排名第一的——赵丽颖,她和孙俪也是本届唯二双双角逐演技奖和人气奖的电视剧女王。

这个提名结果,有争议吗?

对照女演员演技奖提名,蒋雯丽《正阳门下小女人》之前已经拿下过白玉兰视后。

《安家》剧集有争议,但孙俪演技是稳的。

陶虹《小欢喜》,题材好,演技也相当ok,能够把一个如此不讨好的角色演出这样的人气,是对中年女演员演技的实力证明。

童瑶入围的不是今年大热的《三十而已》,而是令她凭演技翻身的《大江大河》,这个角色也是观众的白月光了,唯一的争奖缺陷是角色下线早,完整性不如其他几位。

但赵丽颖的演技,真的输给她们吗?我不太同意。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赵丽颖的确遭遇了被演技派围困的情况,论角色亮眼,可能是不如几位出圈的女配。

可是她的演技表现就像小火煮茶,盛明兰从开始时的青涩可爱到后来的成熟干练,赵丽颖对角色层次感的把握是精准的。

明兰一开始是刻意把自己伪装成绿叶,没那么有光芒。但后期可以看出赵丽颖对眼神、动作、语气的处理都不同了,角色的变化被演出来了。

类似祖母中毒的哭戏和爆发戏,她都演得很有力量,但这种爆发不是突然来的,而是有一个漫长蓄势的过程,最后的发力,就像茶水煮沸后的自然反应。

所以论角色耀眼程度,赵丽颖这次可能并没那么耀眼,可我们反倒可以看出赵丽颖在表演中学会了藏。凭这个藏字,她获得演技提名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双提名,也是对她现阶段实力和人气的实际反映,也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另一位拿下双提名的男演员易烊千玺,争议点是他获得演技提名的作品是《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另一位男主演雷佳音没有入围。

而且和他一起竞争演技奖的,还是陈宝国、任达华、王劲松这些老戏骨,唯一年轻一点的王凯,演技早就被《琅琊榜》正名。他是唯一个顶流偶像,唯一的00后,也是唯一的新人演员。拍戏的时候,他才十八岁。

但我认为《长安》就像是易烊千玺作为演员的成人礼。

当然这个角色的成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选角。一方面是少年得志,一方面是熊熊志气背后的心虚。

这些都完美契合18岁的易烊千玺:想证明自己是好演员,可也面临演技还不成熟的挑战。

结果观众都看到了曹盾调教下,角色和演员的化学反应。

对,演员。

这个角色最打动人的部分,可能也恰恰是他底色中的那种矛盾质感:始终在成熟与青涩之间。

尤其是,易烊千玺越到后面的状态越放松,与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的CP感也更强。

谈不上惊艳,但绝对演出了这个角色,一点不虚,不偷懒。

到剧集大结局的一幕,檀琪(热依扎)问他和张小敬还回不回来,他说:长安有难,我们再回来。

那一刻你能同时感受到两个少年的成长,在屏幕上呼之欲出。

由此你应该能理解金鹰奖专业评委选他入围的原因:易烊千玺演得比雷佳音好吗?肯定不是,但评委最终选择了希望。

这个希望,就是流量明星,也能成为好的演员。

当然,提名名单中也有流量明星的表演,没有像这么强大的说服力,比如遭遇部分网民吐槽的王一博和虞书欣。

但回到具体奖项上又不是那么违和。

有人说观众最喜爱女演员竟然将虞书欣和孙俪划进了同一个档次?可是“观众最喜爱女演员”是本届的人气奖,虞书欣凭借《下一站是幸福》蔡敏敏获得提名,这个角色不够人气吗?换个角度理解,孙俪这样的电视剧女王在流量赛道上和流量明星拼得难分难解,是不是又很合理?

王一博这次被提名的是网剧《陪你到世界之巅》。虽然热度不及《全职高手》、《穿越火线》等,但剧集豆瓣评分7.3,达到了23.5亿的播放量,成功收获了优秀电视剧、最佳音乐(原创主题歌曲)、观众喜爱的男演员三项提名。

有没看过剧的网友看到王一博的名字就说这也叫演员?但王一博在这部适合自己的剧中演一个酷盖少年其实是及格的,换个角度说,导演不找个酷盖演酷盖,另辟蹊径难道就是正确选角吗?

没有错,一个流量到一个演员的转型,可能要比一个素人到演员的转变还要艰辛。因为演什么都会带着观众的固定印象、过去流量演员灾难演技的后遗症也会作用到他们身上,但看到流量就否定演员,就是正确的吗?

如何看待流量不是个能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但偏见并不会让国产剧变得更好。又是水漫金鹰?我却从这届提名看出流量变天

所以如何看待这届金鹰遭遇的流量质疑?答案是每次颁奖几乎都能引起各种不同讨论,无论谁获提名,谁拿奖也都会有质疑的声音,尤其是包含人气投票决定结果的奖项,就更容易引发争议。

但我反倒从这些年的金鹰变迁中看出流量嬗变。

金鹰奖出现人气奖是从芒果台入局那年。

头两个得到“观众最喜爱”奖的是陆毅(《永不瞑目》)和周迅(《大明宫词》),当时的奖品是奥迪,他们也是现场把奖开走了。

可以看到从一开始流量因素就被计入金鹰奖的评选中,当年陆毅的表演足够服众吗?只能说当年角色人气真是无敌。

2002年,“最受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给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孙海英、吕丽萍。

2003年孙俪首次凭借《玉观音》拿奖了。

接下来几年的得奖人看起来是既有流量也有人气,2006年李幼斌凭借李云龙(《亮剑》)拿了“最受观众欢迎男演员奖”(金杯)和“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

2008年,王宝强(《士兵突击》)蒋雯丽(《金婚》)拿下“最具人气”奖。

这样的结果当然没什么争议,可是2010年争议和国产偶像剧一起来了——《一起来看流星雨》让郑爽成为最年轻的候选人。

虽然最终她还是输给了海清,票数是最后时刻忽然反超的,但从此流量明星开始进入金鹰的视野。

前几年比较没争议的只有胡歌凭《琅琊榜》拿下双奖,因为剧集有热度角色有品质,演员有成长,人气也是盖顶。

但大多数时候人气和流量会打架。

对于金鹰奖,很多人提起都感觉到迷惑,媒体问的永远是同样的问题——到底演员拿奖靠的演技还是流量?

这种质疑在上届达到顶峰以后,观众很自然会带着放大镜看本届提名名单。

但流量明星一定是国产剧中的负面存在吗?

但电视剧工业的现实是:永远需要流量明星,因为流量明星往往代表着人气和新的血液。

为什么港剧被嘲没落?一个标志是:它早已不是流量明星的第一工厂。

反过来说,如果电视剧工业被流量捆绑,只看到流量,当然也会被流量反噬。

可是新一届流量,真的没变化吗?

男演员人气奖目前领先的朱一龙,最大的特点是——稳。虽然不是演一部爆一部,但他的演技始终稳定。接受《时尚先生》采访时就提到自己的“笨办法”是:“表演”这件事是没有办法投机取巧的,我看过很多国外演员的采访和自传,我没有达到过他们那种真正的沉浸式表演,我渴望那样的表演状态。

又比如,凭借《锦衣之下》首次入围人气奖提名的谭松韵。

一路走来,凭借的,难道不也是稳定输出的演技?

再看宋茜,能入围人气奖,不也是靠着《下一站是幸福》中突破自我以御姐形象登场的表演?

不必因此就送上无脑、泡沫般的溢美之词,这就是演员应该做的,但至少可以看出,这届入围的流量明星,正在努力成为“演员”,并且在建立良性,可持续的作品信仰。

这就是国产剧生态向上的净化。

这背后,则是演艺圈起伏上下磅礴浪潮,早已换了风向:流量在市场中褪色,演技是硬通货。

但该被抛弃的不是流量本身,而是没有演技支撑的“烂流量”。

对于流量江湖的良性变化,专业奖项是不是也该给予适当鼓励呢?

演技烂的流量明星得了大奖,那是大奖蒙羞,但演出了好戏的流量明星获得提名鼓励,才能令行业获得正向激励。

所以这届金鹰过度流量化了吗?我反倒认为任何奖项都是一面镜子,正确的奖项设置和评奖规则下,镜面能折射出的是影视行业的真实景象。

流量明星是国产影视行业的客观存在,该做的不是否定他,无视她,而是正视这股力量,促使流量明星变成合格的演员。

金灿灿的奖项完全可以为这届流量正名:流量明星,也可以成为真正的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