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师,

我们什么时候上音乐课?”

“老师,我好想你呀……”

音乐课为何会如此“高人气”?

这位“邓老师”身上

又有怎样的魅力?

让我们循着孩子们稚嫩的话音,

走近今天的主角——

邓建萌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今年24岁的邓建萌

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当她得知珠海市人大驻阳春市

陂面镇南河村工作组

需要选派音乐教师

到陂面中心小学南河分校支教1年时,

一个发自内心的声音顿时呼之欲出——

到乡村去!

邓建萌在大学校园里

受到成长过程中老师的正面影响,

邓建萌也一心希望自己能够

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

对她来说,

这正是一次值得把握的机会: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老师都对我很好,我在老师的关注下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我愿意把这件事情传承下去,去做一名老师,然后像我老师那样去对待我的学生。”

背上简单的行囊,

踏上乡村学校的土壤。

就这样,

走出大学校门的她

走上乡村学校的讲台,

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教学“初体验”

六月盛夏,

邓建萌来到了陂面中心小学南河分校。

身为这所支教学校的

第一位音乐老师,

她在拥抱新生活的同时,

也接连遭遇了挫折和挑战。

陂面中心小学南河分校校园一角

“刚开始我觉得支教生活

可能仅仅是‘劳其筋骨’,

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

除了吃住不惯、水土不服之外,

邓建萌还面临着最大的难题:

上课时东倒西歪、

调皮捣蛋的学生。

她坦言,

在最初开展教学的一段时间里,

她整个人有点“丧”,

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不过,

随着后面几件事情的发生,

这种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改变……

自创百试百灵的教学妙招

是什么事情打动了邓建萌?

答案是——

孩子们的一双双渴望学习的眼睛。

邓建萌说:

在班上,有一个存在感特别低的孩子,他从来不举手发言,也不扰乱课堂,但是我主动引导他融入课堂,学习一周之后,我发现这孩子眼睛里有光了。我认为,这是我应该为之付出的,或者说,我的使命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坚定了我支教的想法。

还有一次,一个女孩在办公室门前徘徊了很多次,最后终于在上课之前把我截在楼梯口那儿。她低着头很小声地跟我说:“老师,我想学音乐。”刚开始第一遍我没有听清,直到那孩子复述了一遍,我才反应过来。那时候我也意识到,看似内向、害羞的孩子,其实也有学习音乐的热情。

邓建萌觉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没备好课的老师。

思来想去,

她结合学生上课的表现,

制定了一套游戏与奖励结合的教学方式,

这一招百试百灵,

一下子让音乐课变得受欢迎。

邓建萌在上课

在一次吵闹的课上,邓建萌绕着班里走了一圈,随机敲了敲一位学生的桌子,示意他站起来唱一段,随后又让他指定另一位同学唱歌,如此循环,唱对的就能获得小贴纸或小玩具。为了参与游戏,同学们做足了准备,想方设法唱准确,争取继续玩下去。在这股热劲的带动下,学生们就渐渐学会唱这首歌了。

四年级学生吕佐烨在展示“战果”

除了教学方式有所改变,

邓建萌还在学校开设了校园广播台、

舞蹈班、声乐班等,

给学有余力的同学们

以艺术的熏陶。

学生们在学习舞蹈

此外,

邓建萌还利用空余时间

教该校老师学钢琴,

在交流中提升教学质量。

邓建萌和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

邓建萌还自带了一台电钢琴到学校,

打算支教结束后

把它留在校园里,

让它成为孩子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圈粉无数”的邓老师

如今,

邓建萌不仅俘获了一大群“小粉丝”,

还常有学生为她“争风吃醋”。

学生发的微信

邓建萌表示,

她将继续用艺术的方式

给孩子们的生活带去光彩,

也希望借此让孩子们

未来更富有多元性,

支撑他们走得更远,

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好老师的教育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地留在每个人心里。

为这样一位人美心善的

邓老师点赞!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珠海传媒集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