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见习记者 李祯媛

在长沙,位于岳麓区西湖街道的嘉桐街并不起眼。它与湖南省肿瘤医院仅有一墙之隔,为了治病,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前来的患者和家属常年在这条宽不到6米、长不过750米的街上租住、流动。

人群来来往往,旅馆、餐馆、蔬果摊鳞次栉比。远远望过去,它似乎与寻常闹市无异。可一旦深入其中,你又会很快察觉到它的不同。售卖假发和义乳的商店,掺杂在烟火气十足的店铺中,分外打眼。

午后,“啊英便利店”门前热闹非凡,不少居民、患者靠在椅子上闲聊。老板刘长英正熟练地挑拣鸡蛋,装进小塑料袋,递给旁边等候的病患。

刘长英开心地装好鸡蛋给顾客。

将温暖传递给病友

啊英便利店开业近两年,病友们都爱往那跑。今年50岁的刘长英,也是癌症患者。被查出癌症前,刘长英在长沙一家德克士工作。2013年,她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并在省肿瘤医院做了乳腺切除手术。术后10天,她又被发现同时患有宫颈癌。

疾病面前,丈夫选择与她离婚。大儿子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从大学退学,外出打工为妈妈治病筹钱。刘长英一度想要放弃治疗。

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帮她熬过了最绝望的时期。在治疗期间,不少病友通过病友群联系到刘长英,来医院看望她。

“我当时做第四次化疗,有一个病友看到我疼得在床上打滚,一直安慰我。临走前悄悄在病床枕头底下放了500元,她也过得很困难的。”这一幕,刘长英记了很久,也在她心中化成了一种信念,“想要好好活下来。”

做完宫颈切除手术之后,刘长英常在医院的楼梯间遇到患者或家属在偷偷流泪,这让刘长英想起之前帮助过她的病友,“我也没能力报答他们,想着留在这找个店面,做点小生意解决温饱问题,帮助患者们建立抗癌信心。”刘长英坚定地说。

开一家不赚钱的便利店

病情稳定后,刘长英留在嘉桐街,开了这家便利店。店子并不大,不到40平方米,店里东西卖得便宜,只够维持基本生活。但她并不介意。

不到40平方米的啊英便利店。

走过抗癌经历的她知道在治疗过程中会花掉所有积蓄,甚至负债累累,所以在营业期间,店里的商品几乎是以2~3角钱的利润卖给病友们。

“前几天,我卖了一瓶洗发水,比进价还便宜了8元,但是很多街坊邻居到店里买东西,都不会要我找零。”刘长英笑着说,7次化疗让她记性越来越差,经常忘记商品价格和收钱,但她不会忘记开店的目的,就是想把曾经收到的善意传递给更多身在暗处的病友。她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抗癌经验,冬天烤火,夏天乘凉。考虑到病人需要找点消遣娱乐转移注意力,刘长英又买了张麻将桌过来。

每当看到愁眉不展的病人进来,她都忍不住开导对方。有时候还向客人展示自己手术遗留的伤疤,“你看我,我也是这样的,但不是都挺过来了嘛。”

现如今,啊英便利店已经是“解忧杂货铺”一样的存在。既售卖油盐酱醋,也提供热腾腾的“希望”。“我的小儿子昨天12岁生日,我都忘记啦,还好今天做了他爱吃的红烧排骨,一家人开心地补过了生日。”在刘长英看来,每天快乐地活着,同时能够帮助到更多的病友就知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