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我國航天並非世界第一,但也決不落後,火箭回收已經實現

近來中國航天連續傳來好消息,“高分七號”的正式使用,打破依賴國外立體測繪衛星的現狀,讓世界震驚。而山西太原發射的運載火箭所搭載的衛星,能更好的指導國土測量工作。

因爲在航天領域的起步較晚,所以必須大力追趕,在2018年發射火箭的次數超過美國成爲世界第一,至今保持着記錄。國人對於中國航天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這本沒有錯,但隨着自媒體的出現,很多人開始從網上獲取信息。其中一些文章不斷地誇大,甚至杜撰出虛假消息,讓很多人認爲中國航天已經是世界第一。

這種說法的出現,無疑將中國航天綁在萬無一失的社會期待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變成其主導理念。但航天工程是極爲複雜與危險的,不可能一直保持萬無一失。

我們的技術和美國還是存在明顯差距,一開始就落後於人。首顆人造衛星比美國晚12年,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晚41年,載人登月則晚51年相當於半個世紀,而在國際空間站方面晚12年,2022年天宮空間站預計建成。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差距先是被拉大之後又被縮小。要知道在二戰後美國已經是世界強國,而我國纔剛結束戰爭元氣大傷,所以能在70年裏將差距拉到這麼小實在不容易。

有專家分析,目前中美之間只差一個可複用的火箭技術,這種技術革新不僅可以降低發射成本,太空探索的頻率也將大大提升。2015年美國的SpaceX公司已經實現這項技術,獵鷹重型火箭的三個助推器可全部回收,而前段時間我國在甘肅酒泉成功發射可重複利用的航天器,差距再一次縮小。

相信在未來,中國的航天科技還會有進一步提升,但我們不能驕傲自滿,只有理智客觀地對待認清自己的實力才能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