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0月28日,中革軍委決定,紅軍第3、第14師等部隊組成紅一方面軍第9軍團,並任命羅炳輝爲軍團長,蔡樹藩任政治委員,張翼任參謀長,李濤任政治部主任,軍團共1萬餘人。並於同年11月7日在福建將樂舉行了成立大會。

當時,正值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緊鑼密鼓,紅九軍團因人員精幹,輕裝簡從,機動靈活,配合作戰好,上級對其定位是一支機動部隊,經常配合紅一、紅三主力軍團作戰,當然,也曾單獨完成了許多驚人的戰鬥使命,如廣昌固守戰、雞公山守備反擊戰、兩次進入東方作戰、金華山防禦戰等等,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總政委的讚譽爲紅軍長征的“戰略騎兵”。

在紅軍長征前夕的1934年7月初,紅七軍團命名爲“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開始從福建寧化西北地區向東線行動,紅九軍團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掩護紅七軍團,隨後,配合紅七軍團的主力攻打永安、尤溪,並一舉佔領了福州西北面重鎮水口市、延平福州間的軍事要地——樟湖坂等,一部向葫蘆山前進,向延平警戒,保障七軍團整個左側翼的安全,紅七軍團順利從福州北上,勝利地完成了軍委予以的護送七軍團出征的任務,便返回蘇區。

緊接着,東線形勢驟然緊張起來,敵人重兵向中央蘇區東線大門——長汀松毛嶺逼進,守衛在松毛嶺一線。於是,“松毛嶺保衛戰”的前奏——溫坊戰鬥拉開了序幕。溫坊(今屬連城)當時是長汀松毛嶺東南面山下的一個大村莊,這裏與松毛嶺主峯白葉楊嶺遙遙相望,是進攻松毛嶺的前哨陣地。擔任主攻松毛嶺的李延年縱隊總指揮命第三師第八旅進駐溫坊,作爲進攻松毛嶺的橋頭堡。

此時,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從朋口敵軍以東的連城的姑田、永安的小陶、洪田一線,悄悄迂迴到朋口敵軍以西的長汀的南山、童坊一帶,並於朋口、莒溪、璧州、洋坊尾一線,有向汀州前進的模樣。而溫坊守敵已遠離朋口敵軍主力,相距還有15公里,這是一次我軍消滅溫坊敵人的極好機會。上級當機立斷,指揮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準備夜襲溫坊,摧毀敵第8旅這個橋頭堡。取得了紅軍長征前夕的一次重大勝利“溫坊大捷”。

接着,紅九軍團投入“松毛嶺保衛戰”的戰鬥,松毛嶺是長汀東南境內的一座大山,從南至北橫貫40多公里,從東至西寬15公里,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形勢險要,是西通長汀、瑞金、贛南的一條必經之路,爲兵家必爭之地。因此,當時在堅持打陣地戰者的心目中,保衛松毛嶺就是保衛汀州、保衛瑞金!

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在金華山崬兩處佈下重兵,構築了堅固的工事碉堡,居高臨下,嚴陣以待。另外,在其他幾個山峯上也作了周密佈置。大小據點組成火力交叉。陣地內各主要據點間挖有交通壕,互相連接溝通。陣地前挖有外壕,並用鹿砦或竹釘作爲障礙物。主陣地帶前面的一線高地,也築了較爲簡易的工事,作爲紅軍前進的陣地或警戒的陣地。

戰鬥打響後,敵人進攻猖獗,炮火十分猛烈,飛機十餘架助戰,與我二十四師、工人師決戰整日。下午2時許,我左側高地陷落,形勢嚴重,影響巨大。我七、八兩團復又參戰,晚上乘敵立腳未穩組織了反擊,形勢日益嚴峻,雙方爲了爭奪一個山頭,不惜付出巨大代價進行拼搏,敵我傷亡都很大,戰局形成對峙狀態。此時,接到上級命令紅九軍團撤出戰鬥,轉移到鍾屋村一帶待命。

接下來,紅九軍團踏上了長征之路,與紅一軍團在右路,在紅一軍團後跟進,掩護中央縱隊。血戰湘江,掩護主力紅軍安全過江,紅九軍團傷亡大半,被迫將原有的兩個師縮編至3個團。馳騁川滇黔邊,進烏蒙、走雲貴、佔宣城、襲會澤、歷艱辛、大會師,後根據上級決定,紅9軍團改稱第32軍,完成了其神聖的歷史使命並立下赫赫戰功,那麼,紅九軍團成立之初的軍團長、政委、政治部主任、參謀長四位高層領導的結局如何呢?

軍團長羅炳輝雲南彝良人,先是入滇軍當兵,作戰勇敢,從士兵升至營長,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後在江西吉安領導靖衛大隊士兵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第六軍第二縱隊長、第十二軍和第二十二軍軍長等職。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任紅九軍團軍團長。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紅軍長征途中屢擔重任,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北上。抗日戰爭初期,曾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從事統一戰線工作。後任新四軍1支隊副司令員、5支隊司令員,率部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雖身患重病,仍親臨前線部署作戰。1946年6月21日在蘭陵時突然病情惡化,不治逝世。

政委蔡樹藩湖北漢陽縣(今蔡甸區)龔家小嶺村人,幼年因家境而輟學到江西安源煤礦當童工,後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安源礦工組織“十人團”和“百人團”,當選爲安源煤礦工人俱樂部代表。參加“二七大罷工”,後他接受組織的派遣,到南昌兵工廠從事青年團的地下工作併入黨。隨後,組織派赴蘇聯莫斯科,先後入東方大學、勞動大學和列寧學院學習。回國後任紅軍22軍、第九軍團,第三十軍政委,陝北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務。建國後,蔡樹藩從軍隊轉入地方工作,歷任全國總工會執委、西南辦事處主任,中共西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部長,西南局委員,1954年調任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兼黨組副書記。同年,當選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當選爲中共八大代表並被選爲候補中央委員。1958年因空難逝世,終年53歲。

政治部主任李濤,湖南汝城延壽鄉新坡村人,他8歲入學,後就讀於縣立模範小學和濂溪高小,他在讀書期間就參加革命工作併入了黨,隨後進入革命根據地,先後任江西紅軍獨立第2團第2遊擊大隊指導員、支隊政委、縱隊政委,參加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紅軍長征時任方面軍工作部執行科科長、中革軍委縱隊先遣突擊隊隊長、軍委第2局政治委員、軍委縱隊司令員、政治部主任等職。到陝北後,李濤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李濤到任駐武漢辦事處並任處長,第18集團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的身份,做東北、西北、川軍的統戰工作,解放戰爭任軍委作戰部部長等職務,1955年,李濤被授予上將軍銜。

參謀長張翼,江蘇人,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生,這在當時的紅軍將領中也算是難得一見的高學歷。他曾參加過百色起義,河池整編時擔任十九師五十六團一營營長,後來又升任團長。後從廣西右江蘇區千里轉戰到江西蘇區,曾任師參謀長、軍團參謀長,資歷極高。後來,張翼在江西廣昌叛變投敵,爲了得到敵人的重視,張翼將中央紅軍的軍隊編制、武器配置以及紅軍長征的路線,全部告知給了敵人,正是因爲得到了這些情報,蔣介石乾脆利落地佈置了四道封鎖線,要知道當時中央的情報是完全保密的,結果國民黨對紅軍的行動了如指掌,實施了精準佈防,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便讓紅軍損失了多達三萬餘人,張翼還向紅軍戰士發勸降信。不過,張翼此後並未得到重用,甚至沒有得到任何職位,後來抗戰爆發後,張翼又在蘇北拉起一支部隊,被國軍收編,擔任旅長。1940年,由於不執行命令張翼被韓德勤處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