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華是土生土長的福建省將樂縣人,從19歲起先後在18所山村學校任教,多次被縣、鄉評爲先進教師。1986年,他擔任將樂縣博物館副館長,立下了“人在文物在,我與文物共存亡”的誓言。1995年7月6日早上,廖國華倒在血泊中,身中31刀,這一年他55歲。經過清點,館藏文物、標本安然無恙。他17歲的孩子痛哭着說:“我相信爸爸的血不會白流。”然而,直到家人爲他過第24個祭日的時候,兇手依然逍遙法外。

今年4月,公安部開展“雲劍-2020”行動,命案積案攻堅被列爲其中一項重點工作。破案,懲兇,這是對逝者及其親屬最好的慰藉,是對社會公平正義最好的解讀。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以新技術、新戰法爲支撐,以“窮盡”與“共享”爲關鍵詞,全國公安機關聚焦命案積案,大力拓展方法和手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不畏艱難、不破不休。

讓“失聯”物證重獲新生

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命案積案面臨着年代久遠、時過境遷的現實狀況,通常不具備開展大範圍摸底排查的條件,案發現場和物證成爲偵破工作中最重要的抓手。由於時間跨度長,相當一部分案件存在物證不全、檢驗不到位的問題。爲了讓“失聯”物證重見天日、重獲新生,公安部刑偵局組織各地對命案積案登記造冊,全部錄入命案管理系統,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全面徹底清理查找案卷物證,對曾經參與工作的人員、曾經送檢的機構、曾經存放的地點一律要問到、查到,對所有物證一案一檔,集中保管、責任到人,並備份製作電子卷宗。

有人說這就像一場輪迴。2003年4月30日,遼寧省瀋陽市一家7口在住所被殺害,其中包括一名4歲女童,現場血流成河,給當地羣衆帶來了極大恐慌。2016年,公安部命案積案攻堅工作組將此案列爲重點案件,帶領遼寧專案組,精準定位案件性質、偵查範圍,準確推測出作案過程,並在現場沒有任何槍彈痕跡的情況下準確判斷出犯罪嫌疑人持有槍支。按照工作部署,遼寧省公安廳、瀋陽市公安局穩步推進。“雲劍-2020”行動的開展,爲案件偵破開啓了加速器。

2020年5月21日,在瀋陽市公安局屍檢中心標本室,刑事技術支隊民警王直對照記錄本,將一件件物證重新登記。當他發現貼有“4·30”案件標籤的物證袋時,迅速打電話給師傅——瀋陽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政委王龍。王龍迅速趕到,對袋內物證進行拍照、登記,對生物檢材進行重新檢驗,運用新技術得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最新信息。基於2016年以來積累的工作成果,民警很快鎖定犯罪嫌疑人,並於6月19日將其抓獲。從2003年到2020年,經過了整整17年。

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共找回命案積案物證檢材一大批,爲案件最終突破提供了基礎條件,打開了“希望之門”。

“窮盡”與“共享”是新戰法的關鍵詞

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

2019年,全國現行命案發案率下降,破案率達99.8%,在世界範圍內處於一流水平。這與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密不可分。在現案壓力減輕的情況下,公安部決定劍指積案。窮盡一切手段,共享一切資源,這是新戰法提出的開拓性思路。

煥發新生——全國公安機關利用和拓展一切技術手段讓陳年物證發揮新效能,“雲劍-2020”行動開展以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破案2611起,超過總破案數的73%,其中,通過大數據研判破案824起、DNA檢驗破案506起、指紋比對破案206起,其他新技術破案1075起。廖國華副館長被害案就是此次利用新技術破獲的,法醫從保存了25年的案發現場血樣中檢驗得到了新的DNA數據,使這起案件“柳暗花明”。6月4日晚,福建省將樂縣公安局民警在南平市建陽區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陳某。

精誠合作——集中資源合力攻堅,網安、技偵、法制、國合等部門被納入攻堅行動成員單位,各地改變上級部門面上指導、立案單位孤軍奮戰的舊模式,建立上級刑偵部門直接組織、直接參戰的新模式,形成了合力攻堅的跨區域作戰格局。

不拘一格——選用專家能手不看頭銜,只看實力;他們不僅要在本單位發光,而且要把光帶到全國需要的地方。公安部刑偵局成立攻堅行動刑事技術工作組,匯聚全國205名偵查、技術、追逃等領域人才組成專家組,通過實地指導、遠程諮詢、集中研判的方式最大程度地發揮效能。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九處處長劉開會是刑事技術工作組成員,他深有感觸地說:“這次會戰,不僅是把專家聚到一起,而且把資源集中到一起,搭建了一個全國性的高層級平臺。專家各展所長,交流碰撞觀點,爲解決實戰難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和途徑。”

以忠誠擔當、爲民情懷打開破案通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每一起命案積案的成功告破,都浸潤着一代又一代民警的接續奮鬥。

截至破案前,廖國華副館長被害案已經由將樂縣公安局9任局長、6任刑偵大隊大隊長偵辦,一批批老民警離開、一批批新民警接上,他們從沒有停止過探尋真相、抓獲真兇的腳步。案件發生時,現場十分慘烈,牆上、地上到處都是血。經勘查,犯罪嫌疑人翻牆進入作案。民警從現場提取到一枚不完整血足跡,沒有提取到指紋。法醫路閩泉從門檻、地面、草葉上提取到十餘份血樣。他把這些血樣認真保存。25年間,經歷四季更迭、經歷多次搬遷,但這些血樣完好無缺。如今已經退休的路閩泉告訴記者:“案發時對DNA技術知之甚少,也不知道這些血樣以後能發揮什麼作用,但是每次搬遷都要把這些檢材帶在身邊。”正是憑藉25年前的血樣,借力新技術新手段,警方終於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還廖國華及其家屬一個真相。得知案件告破後,路閩泉激動得一夜沒睡,往昔艱苦奮戰的場景再次出現在腦海裏。

“聽說DNA檢驗有了新技術後我們決定送檢試試。在送檢之前很擔心南方的潮溼天氣,會不會使25年前的血樣發黴變質。案件告破,我們要向當年的老同志特別是老法醫致敬,正是他們的細緻工作,纔有了今天的真相大白。”將樂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陳永貞說。

帶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帶着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去工作、去奮鬥,這是除了新技術、新戰法之外的破案神器。命案積案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共破獲命案積案3580餘起,超過去年破積案總數一倍;其中破獲20年以上積案1690餘起,10年至20年積案1570餘起,案發時間最長的達41年。3142名命案積案在逃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其中潛逃20年以上的1197名,潛逃10年至20年的1504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