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政治人生,恰如一颗流星一般,虽然短暂却挺灿烂。能从康末雍初时代,从一员进士晋升到封疆大吏,足见其人的独特才能与把握机遇。

一、年羹尧的发迹与机遇

年家起初属于汉八旗中的镶白旗,这是下五旗,转折点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雍正被晋封为雍亲王,兼任镶黄旗旗主,又娶了年羹尧之妹。于是年家获得了“抬旗”的殊荣,由镶白旗升为镶黄旗,下五旗摇头一变成为上三旗、

而这一年,已经距离年羹尧成为进士足足有十九年。除此以外年羹尧还出使朝鲜,进士出身的他善书法,通诗词,所在在朝鲜国内留下了博学多才的美誉,史书也记载了“识者骇叹”的局面,背后都与他的才能密不可分。

如果说胞妹下嫁改变了年家的社会地位,那么自身才能优秀的年羹尧,则牢牢把握了这个不可多得的跳板,借此良机登顶人生巅峰。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内阁学士年羹尧被任命为四川巡抚,注意看,这是年羹尧外出主政的关键一步,之前他的为官经历,要么出使领国,要么担任科举考官。

除此以外,康熙曾在年羹尧赴任之际,亲自召见他,这对于年羹尧而言,绝非是一种常规礼仪而言,更多是一种希冀,潜台词就是康熙很看好他,把他作为“储才”对待,日后入阁拜相。

二、主政四川与毛遂自荐。

到任四川以后,年羹尧施政的范围有两方面,一是整蚀吏治,革除弊政。二是经营少数民族事务。

清代巡抚的主要工作在于民政一事,年羹尧此时的权力,也就集中在这一方面。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此时的年羹尧可谓踌躇满志,但四川官场上的诸君却是颤抖不已。

就拿整蚀吏治而言,年羹尧提出:一,挑选道府人员,如若道府官员廉洁奉公,则可以减缓官场贪污等不良风气。二、选拔各州县德才兼备之人,任其要职,官民相安。康熙同意了他的建议,四川官场也是收效甚佳,面貌焕然一新。

其次再讲讲经营少数民族,四川各少数民族杂居,性情不一,加之地方官施政不当,时有“生番”作乱发生。年羹尧认为,用兵只能解一时之苦,而非一世。于是他向康熙上了道“七事折”,核心要点就是“恩威并举,软硬兼施”。

果然,年羹尧之策施行之后,“生番”作乱减少,汉番相处融洽,四川逐渐恢复了安定繁荣之势。身在北京的老康熙没有看错这个年轻人,年羹尧也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厚望。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领兵入西藏,次年攻占拉萨,杀死和硕特部拉藏汗。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动,搅动了整个西南局势,康熙迅速派出十四子允禵在西宁厉兵秣马,准备进藏作战。

四川不仅是由藏进入内地的重要通路之一,更是安定边疆的屏障。所以年羹尧没有闲着,不仅如此,还来了一出毛遂自荐。

年羹尧随即向康熙上了一道折子,指出四川的紧要地位,此时应当整顿军务,固防关口,还提到巡抚并无节制军马的规定,要求给予总督衔治事。并且还在折子中说了“一年之后营伍必当改观”的保证。

康熙答应了,他为什么同意了呢?一是年羹尧的毛遂自荐背后的合理需求,二是他的文治武功使四川越发繁荣。多重因素之下,康熙同意了他的请求。

年羹尧升任为四川总督以后,军民两事兼任,要紧之事,就是为清庭平藏做好万全准备。年羹尧随后开始完善省内驿站系统,修缮军队营房,稳定土司地区,然后便是募集粮草,严肃军纪。

不仅如此,他还拿出在川十年的全部积蓄,充做军需,仅仅是为了不误军机。西藏平定的背后,主政四川的年羹尧可谓功不可没。

三、结语

以内阁学士的身份,出任封疆大吏,年羹尧的仕途迎来了春天,权力也随之暴涨。但主政四川时期,年羹尧还没有越线,反而是规矩办事,深得康熙喜欢。

督抚在清代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但年羹尧的操作却是,主动向康熙伸手“要”来了这个总督,由此可见年羹尧的胆识与才干。

康熙六十年,年羹尧进京觐见康熙,除了那些繁琐客套的君臣之礼以外,康熙还特意赏赐了弓矢等物。这是康熙对年羹尧发自内心由衷的认可。

但年羹尧决没有想到,仅仅四年后,雍正三年十二月,在他身上列举了92条罪状,最终以自裁结束了人生。自古善弄权柄者,必被权柄所误,年羹尧正是如此。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