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寧夏詩人馬佔祥憑藉詩集《西北辭》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馬佔祥是繼詩人高深、王世興、沙新、楊雲才、楊少青之後,獲得駿馬獎詩歌類獎項的第六位寧夏詩人。生於70年代的詩人馬佔祥,曾參加魯迅文學院第17屆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詩集《西北辭》入選“2018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

就在馬佔祥獲得駿馬文學獎後不久,9月8日,第28屆柔剛詩歌獎揭曉,寧夏青年詩人馬驥文獲得校園詩歌獎。馬驥文1990年出生,曾獲首屆草堂詩歌獎·年度青年詩人獎、第二屆朱自清文學獎·文學評論獎等……

“提起寧夏文學,人們說的都是小說,詩人馬佔祥獲得駿馬文學獎改變了這種局面。”青年評論家罕莫說,寧夏詩歌,是西部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部詩人的中堅力量。但因諸多因素,很長一段時間裏被邊緣化。不過罕莫也指出,也正因爲如此,寧夏詩人的寫作呈現出集體性的非功利性,如寧夏詩人楊梓在《寧夏青年詩歌創作簡論》中所說,他們“堅守孤獨,淡泊名利,冷眼向外”,將眼光投向寧夏這片土地自身固有的資源,或取材於厚重的歷史文化,或取材於特有的地域環境自然風情。因此,寧夏詩歌形成一種立足本土,取材本土,書寫本土的地域特色。

正是這種堅守,寧夏詩人開始崛起於中國當代文壇。“目前,寧夏的詩人楊梓、邱新榮、楊森君、阿爾等己被全國詩歌界熟知,寧夏許多詩人及詩歌作品及整體隊伍,已逐漸形成喜人的態勢和氣候,成爲大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詩歌重鎮。”曾任中國作協詩刊社編輯的周所同告訴記者。

對於寧夏詩人的創作,青年評論家劉波評價說,“寧夏詩人意識到了本土書寫對於精神提升和美學提煉的重要性,像楊梓的《西夏史詩》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王懷凌的地域性寫作,是對於西海固的這種獨特的風景的一種描繪和再發現。楊森君的《西域詩篇》直接抒寫的是寧夏這片土地,所以地域性寫作顯得更爲明顯,更爲直白。”

爲寧夏山河歌唱

劉波曾多次到銀川參加寧夏的文學研討會等活動,“這些年來,寧夏對於推介詩人有非常多的舉措,開研討會,爲詩人們出版詩集……這種打包集束推出的方式,對於需要抱團取暖的詩人羣體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寧夏詩歌學會於2013年啓動了“詩寧夏雙璧”和“詩塞上雲集”兩大工程,目前已經出版《寧夏詩歌選》和《寧夏詩歌史》以及近20餘位寧夏詩人的個人詩集,爲寧夏詩人走出西部,走向全國做出了重要努力。

2019年,寧夏文學期刊《六盤山》推出“寧夏詩歌專號”,收入發表了寧夏近百位詩人的作品,這也是近年來,寧夏文學期刊首次以專號的形式推介寧夏詩人羣體。在推出詩歌專號的同時,《六盤山》還與寧夏詩歌學會舉辦培訓班,邀請國內著名詩人和評論家一起改稿,並研討寧夏詩歌如何走向全國。此外,固原市原州區還啓動了申報“中國詩歌之鄉”計劃,原州區文聯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用詩歌營造文化繁榮,培育文明風尚,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原州區創建中國詩歌之鄉活動,既提高文化品位,也爲文化原州建設助力。

“寧夏近年來的詩歌創作及詩歌文化建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目前老、中、青三代詩人隊伍整齊,創作活躍。寧夏的文學刊物《朔方》《黃河文學》《六盤山》以大量篇幅推出詩人的優秀作品,各市縣區文聯刊物也發表了大量基層作者的詩歌作品,開展了一系列詩歌活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於寧夏詩歌取得的成績,周所同感慨地說。

而寧夏的詩人,不僅展望未來,如馬驥文所說,“詩歌朝向未來,而未來的無限性也正朝我們徐徐湧來。”同時,寧夏的詩人們依然選擇了爲寧夏山河堅守和歌唱,“詩歌是有難度的寫作,生活也是有難度的,但是都有着美好的意味,讓人身處其中樂此不疲,覺得還要堅持走下去,只爲心中那波瀾壯闊的山河,也爲心中那煙火不熄的人間。”馬佔祥說。

“絲路放歌 黃河詩會”活動現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