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7日电 (魏茜)“能得到国家这么高规格的肯定,我深感荣幸,这个荣誉属于我们全市医务工作者!”15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张政超激动还未消去便重新回到了忙碌的日常工作中。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分泌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政超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表示,将把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前进动力,牢记使命,重新出发,用更精湛的医术去治愈更多患者。

战大疫——“我义不容辞”

1月下旬,张政超临危受命,担任当阳市抗击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

“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义不容辞!”张政超迅速进入角色,带领团队48小时内成立了三个疫情隔离病区,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跟踪患者情况、细查关键指数、会诊研判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从1月22日开始收治病人到3月4日全市新冠肺炎患者清零,40多个日夜间,张政超带领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们,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

2月19日上午9时,刚刚查完房的张政超接到隔离病区电话:一名刚转入医院的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已失去意识。

生死一瞬,来不及半点迟疑,张政超询问各项指标后,缜密分析,当即判断是“过敏引起的休克”。他立刻现场指挥医务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经过2个小时抢救,把该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是对我们救治能力的严格考验。”张政超说。

这次疫情,当阳市共收治确诊病例61例,其中有6名重症患者,2名危重症患者。每名患者病情不一样,治疗方式也不一样,专家组通过多学科协作与精细化诊疗模式,“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中西结合进行治疗。

在张政超的统筹协调下,专家组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重症病人在采取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小剂量使用皮质激素,尝试使用中药针剂,减轻肺内非细菌性炎症,对肺部进行保护性治疗;对出现低氧血症的病人及早使用无创呼吸机给予呼吸支持。

年龄最大的患者是一位82岁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非常大。张政超组织专家会诊,根据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24天后被治愈出院。

除了救治病人,医护人员的安全也牵动着张政超的心。一次,有护士发烧,半夜哭着给张政超打电话,情绪激动,惶恐不安。他马上安抚情绪,将其收治入院,通过检查排除了新冠肺炎,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地。

“务必做好自我防护,只有避免自己感染,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张政超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医护人员。为做到“零感染”,他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考核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

在这与病魔搏斗的前线,张政超带领医疗救治组一班人,不分昼夜,冲锋在前,拼尽全力,出色完成救治任务。3月4日,当阳“清零”!同时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

敢担当——“关键时刻就得顶上去”

作为救治专家组组长,患者是否转诊、是否治愈出院,都由张政超“说了算”。面临抉择,他总是小心更小心,权衡再三,冷静拍板。

1月29日,当阳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收治一名发热患者,CT检查肺部有病灶,但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该患者可以出院转往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观察。

面对出院申请,张政超陷入沉思。他仔细查阅了患者检验报告和胸部影像检查资料,凭着多年呼吸疾病专业治疗经验,高度怀疑该患者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张政超顶住压力,提出:暂缓出院时间,再观察监测。2月4日,第三次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核酸检测为阳性,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如果当时让该患者出院,后果将不堪设想。”张政超说,新冠病毒比想象的更可怕,一丝一毫的错漏都会造成误诊、漏诊,容不得半点大意,压力非常大。

一次,一个肿瘤放化疗病人在入院筛查时胸部CT提示有毛玻璃阴影,因当时核酸检测还未出结果,各病区都不敢轻易收治。

张政超研究了病人的实际病情后,迅速决断:“初步判断为放化疗引起的肺炎,排除新冠肺炎,出问题我负责!”他将病人收到缓冲病房,亲自管理。后经检测,该患者确诊并非新冠肺炎。

隔离病区的医生们将张政超比作“压舱石”。他们说:“有张主任在,我们心中就踏实了。”

张政超却说,“每一次拿意见,都攸关性命,怎么会不怕?但我是组长,关键时刻就得顶上去!”

果敢决断的底气来自于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近30年,张政超除了看书,几乎没其他业余爱好。他常年坚持钻研探索各类疑难杂症。在他的办公桌上,各种专业书籍上面都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只有掌握的知识越丰富,才能更快更好的为病人分析病因,给出诊疗方案。”张政超说,“知识日新月异,做医生需要终生学习、不断提升。”

存仁心——“我就是您的家人”

“您的家人不在,我就是您的家人。”这是张政超最常对患者说的话。

熊大爷身患糖尿病多年,是张政超的长期病人,2月1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入院后,由于内心恐慌,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拒绝饮食,医护人员多番劝导无用。

张政超来到病房,拉着他的手安慰道:“您不要紧张,我会一直陪着您,有需要可以随时叫我!”说完端起饭碗亲自喂他。得知张政超忙碌了整夜,仅睡了2个小时,熊大爷既心暖又心疼,卸下心理负担,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医患配合度高,疗效才会好。”从接诊开始,张政超就要求团队注重心理疏导,主动走近患者、倾听患者诉说,赢得患者信任。“我坚信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医务人员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细心的动作就是一味对症良药,能够让无助的他们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勇气。”

2月初,医院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确诊患者,因没有家人陪伴,老人情绪非常低落。张政超在查房时发现,连着好几天老人的饭菜几乎都没有动,耐心交谈后,老人终于吐露心声:食堂送来的饭菜不和胃口,想吃鱼。当天下午,张政超便自己花钱,从食堂买了煎鱼和鸡汤为老人送去。

连续作战和超强度工作,让51岁的张政超身体极度疲乏。2月5日,他感觉自己气短、乏力,有些担心,但为了不打乱全市防控部署及医院计划安排,他坚持在隔离病房查完房后,偷偷给自己拍了胸部CT、测量体温,直到结果出来,确认是虚惊一场后他才告诉同事及家人。

这样的工作状态累吗?“肯定累,但只要患者能康复,再苦再累都值得。”张政超说。每每回想起这场抗疫之战,张政超脸上总是露出会心而又自信的笑容。

用医者仁心,换患者安心。当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夏骏介绍说,多年来,张政超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态度被患者及家属口口相传,许多人慕名前来求医,很多患者还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对他赞不绝口,十分信赖,“张政超的门诊量每年都是全院第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