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开花的植物并不多,在农村,你会发现乡亲们的院子里有盛开的天竺葵、鸡冠花、还有部分紫薇,而山野中,这个季节见到开花的并不多,如附子、彼岸花,这些都是草本植物,但乔木开花也有,如盐肤木。

盐肤木开花季节在8-10月,因海拔高度、地理位置、阳光照射等原因,花期大概有三个月时间,单株花期也就30天左右,9月,是盛花期,也是山野中秋天难得的蜜源植物,在我们家乡,随处可见野生盐肤木,当地人都称为“五倍子”树。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侃侃有词的说盐肤木绝对不是五倍子,想想也可笑,之所以有人认为盐肤木不是五倍子,那是他对五倍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五倍子与盐肤木的关系及相关知识。

认识五倍子

五倍子,很多80后农村孩子都不陌生,是一种中药,小时候我们经常上山摘五倍子换零花钱。五倍子,漆树科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虫瘿,分为“肚倍”跟“角倍”,很多人只见过角倍,很少见到肚倍,那是因为肚倍产量远远低于角倍。肚倍是青麸杨叶子虫瘿结的果,角倍则是盐肤木叶子虫瘿结的果。

五倍子乃中药名,别名有:文蛤、百虫仓、木附子、盐麸叶、上毬子,叶子上的虫瘿果,肉质壳内空有虫,故又名“百虫仓”,常见于荒山、路边、土埂、林缘、灌木林等地,主要分布在云贵川、广西、陕西、甘肃等地。

肚倍与角倍的区别

植物的区别肚倍,是青麸杨虫瘿果,青麸杨,同属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叶子与漆树叶子相似,还类似香椿树叶,通常情况下树体小于盐肤木,结果期在6-8月,采收期一般在7月底8月初,少量肚倍爆裂开虫子羽化后是最佳采收期;

角倍,是盐肤木虫瘿果,盐肤木,漆树科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十米,叶子宽大,叶缘有锯齿状,开白色花,花期8-9月,花蜜丰富,是秋季上等的蜜源植物,果期7-10月,盐肤木有个特点,8月以后开花的很难见到果,而结五倍子的树很少见到开花,且需向阳通风透光的树易结果,大树结果少,2-5年生树结果较多。

五倍子的区别肚倍

果子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也有橄榄球形等,未成熟时呈绿色或黄绿色,成熟时少量果子表面有红色,主要集中在果柄处。肚倍结果量少且果子不大,多数与弹珠大小差不多,大的有兵乓球大小。

角倍

1、果子呈不规则形状,有明显的棱角,类似海参形状,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大部分果子表面开始泛红,呈现红绿相间之状。角倍产量高,树势壮,生长快,砍伐后当年能实现少量挂果。

2、倍花:我们常说的倍花不是盐肤木开的白色花朵,而是呈团状的角倍,看起来像一朵绣球花,当地人称这种为“倍花”,与盐肤木花朵相比,它是果子;与角倍相比,它个小且呈团,但是同样具备药用价值,因为果子内同样含有虫子。

五倍子的参考药用价值

五倍子是民间常用药之一,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据《纲目》记载:“盐肤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诸病。据《开宝本草》记载:主齿宣疳莈,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用药请遵医嘱,此文旨在科普分享。

儿时趣事

作为80后的农村孩子,小时候没什么零花钱,向大山要零花钱是常事也是自食其力的唯一途径,从春季的猫耳蕨、金银花到秋季的附子、黄精,还有就是五倍子。那个时候没有编织袋也没有塑料袋,用的的竹笆篓,一把柴刀,跟伙伴们三五成群地上山寻找五倍子,为了摘五倍子,还被洋辣子祸害了不少。五倍子摘回家后,放在开水里焯水,表面绿色变黄色后就捞起来,然后晒干或是烘烤,最后拿到集市上售卖,换到的零花钱买好吃的、买文具用品,20多年过去,满满的回忆。

如果您在饲养蜜蜂,9月没什么蜜源的情况下,不妨到长五倍子(盐肤木)的地方,会有不错的收获,由于西南多雨,出行前看看天气情况为好,同时也要抓住花期黄金时间,如此,你的养殖生活定会甜如蜜。

通过此文分享,希望不会再看到“盐肤木绝对不是五倍子”的言论,朋友们,你的家乡有五倍子吗?你小时候是否用它换过零花钱呢?分享留言,一起回味童年。

了解更多农村趣事及三农知识,点击关注【下坝毛哥】,带你一起,知农事、亲自然、长知识,喜欢此文的,欢迎收藏、转发分享,你的点赞是毛哥前进的动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