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哲學君

來源:哲學人生網(ID: zxrsnet)
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有修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

人生最貴莫過於修養,修養是一種以約束自己爲前提的高貴,是一種能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的善良。

曾國藩曾說:“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

真正有修養的人,說話留餘地,處處讓三分,不會惡語傷人,不會不依不饒。

一個人最高的修養,是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辯。

01

知人不評人


韓寒說:“如果你不瞭解,就閉嘴,因爲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了什麼。”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不知內情,就不要隨意遐想,猜測別人的隱私和生活。

眼見不一定爲實,每個人都戴着面具生活,沒有人知道面具下面隱藏着什麼,僅從表面看到的淺薄現狀,就給別人蓋棺定論,未免太過草率。

電影《搜索》中,女主角葉藍秋原本是個有着大好前途的都市白領,卻意外查出了淋巴癌晚期,突如其來的噩耗,讓葉藍秋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公交車上,大家要求她給一位大爺讓座,遭受了巨大打擊的葉藍秋並沒有理會,沒想到這件事卻登上了社會新聞,大衆輿論讓她痛苦不堪。

其實葉藍秋原本打算一週後住院接受治療,但在一片唾罵聲中,她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

很多人不瞭解別人經歷過什麼,不清楚別人遭受過多大的痛苦,就肆意評論別人的生活,只會讓人覺得他們既草率又充滿惡意。

正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寫: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很多人似乎養成了一種習慣,無論事情本質如何,總愛插上一嘴,妄加揣度。

別人身材肥胖,就說人家胡喫海塞;別人作息規律,就說人家單調乏味;別人無車無房,就說人家貧困潦倒……

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是管住自己的嘴,不對他人的生活妄加評論,橫加干涉。

越長大越懂得,知人不評人,是做人最大的修養,對他人多一分善意,就少一分傷害,多一分理解,就少一分中傷。

02

知理不爭辯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所有的爭論都沒有贏家,與其喋喋不休,不如就此打住,與其滔滔不絕,不如一笑而過。

知理不爭辯,有理讓三分,纔是真正的大智慧。

和觀點不同的人,相互尊重;和層次不同的人,無須爭辯;和不講道理的人,沒必要費心解釋;和認知不同的人,也不必據理力爭。

一位客人來拜訪孔子,在門外遇到了孔子的學生,便向他請教問題。

客人問:“一年有幾個季節?”

學生不假思索的答道:“當然是四季!”

客人卻堅稱一年只有三季,兩人爭論不休。

於是兩人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要向學生磕三個頭;相反,如果是三季,那學生就要向客人磕三個頭。

兩人去找孔子評判,孔子答曰:“一年只有三季。”

學生輸了,只得向客人磕頭。客人走後,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爲何孔子向着客人說話?

孔子說:“剛纔那人全身都是綠色的,他原本就是生在春天的螞蚱,沒見過冬天,又怎麼會相信一年有四季呢?與其爭論不休,不若讓步,磕三個頭,喫些虧也無妨。”

《莊子》有云:“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與井底之蛙談論寬闊的大海,與生活在夏天的蟲子探討冬天的冰雪,都是毫無意義的。

層次不同的人,經歷、眼界,人生高度也各不相同,與其各執己見,爭辯不休,不如看破不說破,正理留心中。

諸葛亮舌戰羣儒,口才了得,但他卻說:大辯不辯。

內心豐盈的人,從不活在別人的嘴裏,只活在自己的心裏,無論有理無理,不與他人爭辯,問心無愧即可。

知理不爭辯的人,纔是活的最通透的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是一程長遠的修行,看清別人容易,認清自己很難。

願此生堅守本心,無愧於人。

時刻謹記,知人不評人,是修養,知理不爭辯,是智慧。

作者:哲學君,來源:哲學人生網(ID:zxrsnet)哲學人生網,數百萬人關注的微信大號,反思人生的問題,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靈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