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佈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此項針對旅遊行業的規定也是爲國內各行各業敲響警鐘:大數據“殺熟”行爲該停手了!

“殺熟”就在身邊

你被“宰”過嗎

其實,大數據“殺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把戲,早在2000年,亞馬遜就玩過差別定價的套路。

當時,有亞馬遜用戶反映,他刪除瀏覽器的cookies後發現,之前瀏覽過的DVD商品售價從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爲此,亞馬遜飽受爭議,亞馬遜CEO貝索斯不得不公開道歉。

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至今,大數據“殺熟”的案例已屢見不鮮,讓諸多消費者有苦難言。

據2019年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大數據“殺熟”調查結果》表明:

88.32%的被調查者認爲“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

11.68%的被調查者認爲大數據“殺熟”現象存在一般或不普遍;

沒有被調查者認爲大數據“殺熟”現象不存在。

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殺熟”的經歷。其中,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平臺成爲“殺熟”重災區。

大數據作爲技術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卻利用了大數據這個利器耍手段。

明明是明碼標價卻能暗度陳倉,大數據讓電商更“懂”消費者,也更容易“傷害”消費者。

在多數人看來,越是老用戶越應該享受更多的優惠,而不是“被坑”。而商家卻利用大數據“殺熟”,對於老用戶而言,似乎從任何一方面都難以理解。什麼是“殺熟”?電商用大數據“殺熟”的套路有哪些?一起了解一下。

什麼是“殺熟”?量身下套

以犧牲老用戶的利益來獲得新用戶的好感,吸引新用戶,是大部分“殺熟”企業的出發點。但是當新用戶轉變成老用戶後,企業“殺熟”的刀子又會迎面割來,而消費者則淪爲了一撥又一撥“被宰的羔羊”。

別再做任宰的“羔羊”!

大數據“殺熟”正逐步侵蝕至消費者生活的各個方面,遏制此類行爲,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如何避免消費者成爲被宰的“羔羊”?下面這些措施也許會有幫助!

消費者:

能用瀏覽器就別用App,平時對網上數據有意識清理。用戶可以養成手動清理cookie記錄的習慣,不讓網站有機會追蹤自己的行爲邏輯。當然,手機瀏覽器當然也可以設置清除cookie。

貨比三家,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大數據“殺熟”,還可以讓系統識別爲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降低被“殺熟”的幾率。

在網購平臺搜索購買物品的時候,可以多搜索幾樣東西,讓大數據搞不清楚你的購買目的。

發現大數據“殺熟”現象,及時保存好證據,並向有關部門舉報,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不給商家任何僥倖心理。

互聯網企業:

在互聯網時代,平臺可以通過收集用戶數據,得到更清晰的用戶畫像。而互聯網的公開透明和多平臺競爭也使得用戶的選擇增多,信息獲取渠道擴大。

如果這個時候,平臺出現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爲,都將被所有用戶所知曉,這會給平臺帶來極大的打擊。

因而,對企業來說,對消費對象的差異化定價,應遵守定價底線,保證用戶的知情權。

國家出臺首個應對大數據“殺熟”條款

今年10月1日,針對在線旅遊經營將實施《規定》,使得“殺熟”不再是法外之地,消費者的旅行消費也將更加放心。對於違背誠信原則的不良經營者,要加大處罰力度。

《規定》下月起正式施行,它的出現成爲首個對大數據“殺熟”行爲作出規範的條款。這也意味着處於灰色地帶的在線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行爲,被畫上了一道“紅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