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海大隊”一名年輕飛行員在換裝殲-20僅100個小時後參加了一場對抗演練,在以少對多的情況下打出了17:0的戰績。殲-20並沒有配備機炮,內部彈艙只能攜帶6枚空空導彈,又爲什麼能“擊落”17架“敵機”呢?《福布斯》網站在9月15日報道認爲,殲-20與老型號飛機對抗時取得17:0的戰果很正常。

文章稱,雖然報道中沒有提及殲-20在演練中“擊落”的飛機類型,但是很可能是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蘇-27衍生型號。殲-20在2011年首飛,目前總共裝備了40多架,兩種誕生年代差了30年的戰鬥機打出這樣的交換比並不是聞所未聞的事。事實上,兩代戰鬥機之間的鴻溝是無法用戰術技巧來彌補的。最著名的戰例是已經退役的F-14艦載機,它首次亮相在對抗演練中打出了176:0的驚人紀錄。F-22和F-35隱形戰鬥機經常在“紅旗”對抗演練中大比例擊潰老式戰鬥機,這次對抗證明殲-20擁有同樣的能力。F-22與F-16、F-15對抗時曾打出108:0,F-35與裝備三代機的假想敵“入侵者”部隊對抗時也曾打出15:1的輝煌戰績。

一架只帶6枚導彈的殲-20如何能擊落17個目標呢?文章指出,演練的規則可能是讓殲-20飛行員在戰鬥一段時間後用虛擬彈藥“重新裝填”,然後再次進行對抗;還有可能是對抗成績計算在一個固定時間和空域計戰鬥機成功鎖定對手的數次,指揮中心會按照兩架對抗戰機的飛行姿態、導彈性能綜合判斷“擊落”的次數。各國飛行員普遍反映,對抗演練中擊中目標的難度要大於實際作戰,這樣的戰績含金量非常高。參加實戰的飛行員在前三次是最容易被擊落的,一名僅換裝飛行100個小時的飛行員以少勝多並不簡單,說明殲-20對老舊戰鬥機有着巨大的技術優勢。

文章認爲,從殲-20這次對抗演練的戰績證明換裝部隊已經形成了戰鬥力,如果機動部署可以對其他國家的上一代戰鬥機形成巨大的優勢。軍事專家弗雷維爾表示,公開“擊落”17架戰機的事蹟很可能是爲了發出警告,殲-20纔是真正具備改變空戰“遊戲規則”的作戰力量,非隱形戰鬥機基本沒有機會獲勝。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開報道的畫面來看,現場參加與演練的是殲-16四機編隊,意味着殲-20的這一戰績很可能是在單機對抗殲-16機羣時取得的。殲-16算是西方標準的4.5代戰鬥機,配備有非常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空空導彈,爲什麼會在對抗中幾乎沒有還有之力呢?這就是隱形戰機的帶來的代差優勢,殲-20因爲雷達反射面積很小,超音速機動能力出色,可以在更遠距離上“先敵發現,先敵開火”,能選擇更爲靈活的攻擊線路。就算進入了中近距離交戰階段,殲-20配備有更先進的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和光電跟蹤瞄準系統,可以360度觀察戰場態勢,配合更先進的頭盔瞄準具可以更好地發揮出霹靂10的導彈優勢。殲-16的落敗並不意味與同類戰機相比落後,而是在與殲-20之間有技術代差,換做任何其他4.5代戰鬥機也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