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裝備殲-20的“王海大隊”一名年輕飛行員創造了奇蹟,換裝飛行時間只有100小時,在對抗演練中以17:0擊敗了殲-16。有人疑問:殲-20不是隻能帶6枚導彈嗎?怎麼會擊落17架飛機,是“開掛”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殲-20面對殲-16的圍攻打出17:0的戰績並不是開掛,而是根據模擬空戰規則所取得的成績。空軍組織的對抗演練中並不是真的要發射導彈,而是模擬攻擊所取得的成績,指揮中心按兩架飛機的火控雷達數據、導彈性能和飛行姿態來判定交戰結果,每完成一次有效攻擊就算一個擊落。也就是說,殲-20在帶6枚導彈的情況下不可能在戰場環境打出17:0,這次對抗結果只能證明該機面對三代機圍攻時有碾壓性優勢。殲-20裝備部隊後形成戰鬥力要經過飛行適應訓練、單機對抗、雙機對抗和大機羣對抗,此次戰果是殲-20完成的高難度動作,證明已經完全形成了戰鬥力。

事實上,隱形戰機與非隱形機的較量中經常會打出非常高的交換比,大多都是模擬對抗的結果,代表實力但不代表實際作戰時的情況。此次對抗結果最大的亮點是單機對抗機羣,含金量更高。在“金頭盔”比武中,殲-11B與殲-10B較量時曾打出過兩個64:0,也就是128:0,這個成績非常嚇人,也是單機對抗的結果,這名飛行員後來拿到了“金頭盔”,說明是王牌飛行員。殲-20曾經在與三代半戰機在單機對抗中打出過108:0,最後認爲沒有繼續比賽的必要。不過,殲-20面對多機圍攻能打出17:0就非常難了,意味着擁有吊打三代半機羣的實力。

殲-20只比殲-16領先半代,兩者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並沒有太大差距,導彈武器性能也一樣,爲什麼能打出如此高的交換比呢?殲-20在被圍攻的情況下打出這樣的戰績能說明什麼問題呢?至少能說明兩三問題:首先,殲-20的機動能力很強大,在超視距和近距離格鬥中對抗殲-16都有優勢。如果殲-20面對的是一架殲-16,雙方應該沒有近距離對抗的機會,面對超過4架的殲-16機羣時肯定會發生近距離格鬥。殲-20仍然打出零損失說明在所有對抗環節上都有優勢,顯然有更強大的機動能力。

其次,殲-20的隱身性能超出國人預期。這次對抗是以少戰多,殲-20面多個架次的殲-16仍然有優勢,說明其各個方向上的雷達隱身能力都非常好。殲-16面對殲-20時肯定面臨着找不到,打不着的被動局面,這就是隱身性能帶來的不對稱優勢。有分析認爲,殲-16的機載雷達發現殲-20的距離很難超過60公里,就算發現了也難以有效跟蹤。而殲-20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對殲-16發起超視距打擊,可以充分發揮霹靂-15的射程優勢。值得注意的是,殲-16配備有非常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果換成普通三代機可能更沒有還手之力。

最後,殲-20的態勢感知能力非常強大。一架殲-20要對抗多架殲-16難免被圍攻,雙方進入近距離格鬥階段是必然的,最後能打出這樣的交換比說明殲-20態勢感知能力極爲強大,飛行員可以在各個空戰階段選擇最理想的攻擊方式。殲-16配備有IRST系統,殲-20配備有更先進的光電分佈式孔系統和光電跟蹤瞄準系統,前者只能感知戰機前向範圍的態勢,而殲-20可以360度觀察到戰場態勢。兩機都配備有能全向離軸攻擊的霹靂-10空空導彈,但是殲-20有更大的攻擊角度,仍然有巨大優勢。這場對抗充分證明態勢感知能力的重要性,說明殲-20近距離格鬥能力一點都不差。

總體來看,這場對抗證明殲-20的全向隱形性和態勢感知能力非常強,對三代半戰鬥機的優勢是碾壓性的,並不存在近距離格鬥能力弱的問題。如果殲-20B換上了矢量發動機,殲-20C換上推力18噸級的渦扇-15,領先優勢會進一步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