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榮之路》;老實說我真沒想到有一天會看庫神的片看到淚流滿面,就好像片子裏那些法國兵沒想到有一天哼着對面戰壕的民歌淚流滿面一樣。此片也印證了阿甘本和阿倫特關於身體/生命的理論:可以被犧牲的赤裸生命,無時不在的納粹主義,是20世紀的重大課題。

2、《戰爭與和平》;不愧是耗資5個多億美元,恢弘的戰爭場面,奢華的宮廷場景,詩意多變的鏡頭。風景萬千,可是實在覺得冗長,細膩到讓人發慌。比起赫本版的,蘇聯版娜塔莎更得體如意可能更加貼合民族特色和原著風格,皮埃爾卻比美國版讓人舒適千百倍。規模宏大仍是繞不過的理由。

3、《全金屬外殼》;影片可以分爲三個部分:魔鬼訓練、敵後新聞和身臨戰陣,和其他兩部有名的越戰電影《現代啓示錄》《野戰排》外露的反思和批判不同,庫布里克的這部《全金屬外殼》除了第一部分有着明顯的傾向,展現了人被國家機器體制化後如同行屍走肉般的恐怖;後面兩部分則似乎很難看出導演具體的傾向,甚至戰爭本身的荒誕都所剩無幾;最後一部分美軍小分隊與越共狙擊手的對決是整部電影的高潮,也是爲數不多的緊湊環節。至於最後的主角獨白也一樣模棱兩可,但毫無疑問,戰爭異化了所有。

4、《拯救大兵瑞恩》;起初搶海灘的戰爭場面實在太震撼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冷酷與真實,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人物個性的渲染也血肉豐滿,厄本尤其印象深刻,可能跟和平年代的大多數我們想法是一樣的,一開始對戰爭是理想化的,認爲戰爭可以磨礪意志,可一到投入真實當中卻膽怯,懦弱,不知所措。

5、《血戰鋼鋸嶺》;戰場氣氛烘托的太好了,這並非寫實方面的考據,因爲本片在戰場細節上是有缺陷的。但這並不影響精神層面情緒渲染的可信度,人間煉獄的戰場與一個人的信仰力量形成鮮明對比。多刷幾遍,你會發現整部電影呈對稱結構,上下兩部分的各種情節和對白都有對應,真是一部戰爭佳作。

6、《浴血華沙》;這是原本在社交平臺看到的一個短視頻,當時爲其殘酷的戰爭場面所震撼,於是看了原片,整體感覺當卑微的苟活都成了奢望,一往無前的抗戰就是唯一的一條道路,戰爭是殘酷的,但更可恥的是製造戰爭的瘋子。也再次證明,你向邪惡妥協的結果只會換來那一點點卑微的時間,而不能改變要面對的結果。

看完《八佰》,又刷了這6部經典戰爭片,每部都令人噓唏不已!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