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風聞社區有網友發帖提問:“義務兵兩年制有什麼好處嗎?”——

據題主所言,他不是很能理解義務兵兩年制,因爲根據一萬小時定律,如果想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0000小時,而義務兵服兵役2年時間,其參與專業訓練的時間,滿打滿算才5475小時,遠遠不夠1萬小時的要求。而且按照這種作息表,並不是所有時間都在訓練,這樣怎麼形成戰鬥力?

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原帖下面有很多人留言討論,提出了各自觀點。下面,筆者結合個人的認識,以及瞭解到的一些參軍入伍人員的切身經歷,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首先亮明觀點:義務兵役制是一種適合中國國情,而且有利於保持部隊戰鬥力的有效兵役制度。

通往職業軍人的橋樑

題主最大的疑惑在於,義務兵只能服役2年,完全不能滿足成爲“專家”的標準。筆者認爲,這是混淆了義務兵與職業軍人的區別,用對職業軍人的要求來審視普通軍人,所提的要求過於苛刻,得出的評價並不恰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現役士兵包括義務兵役制士兵和志願兵役制士兵,義務兵役制士兵稱義務兵,志願兵役制士兵稱士官。義務兵服役期限爲2年;士官則分爲初級士官、中級士官和高級士官,服役期從5年至30年不等。此外,也有一些直招士官,主要是從地方院校招聘,其義務兵結束後,大學就讀時間也算入兵齡,有的可直接轉爲中士。

士兵的結構與軍官的結構相同,都是金字塔形。處於最底層、構築起塔基的,正是廣大的義務兵。義務兵服役期滿,根據軍隊需要和個人自願,開始轉改士官,越往上,晉升的門檻越高、要求越苛刻。能夠晉升爲一級軍士長的則是鳳毛麟角,被稱爲“兵王”。

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火箭軍剛退役的一級軍士長王忠心,熟練掌握操作3種型號導彈武器,精通19個導彈測控崗位,被譽爲“兵王”,榮獲八一勳章。(圖/解放軍報)

因此,士官尤其是高中級士官,纔是符合題主所言的“滿1萬小時的專家”。他們既有一技之長,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專業技能,也爲部隊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而大部分的兵,則是經過專業化訓練、具備基礎作戰技能的“普通軍人”,逐級晉升都有門檻,或因自身條件不夠,或因個人志向不在部隊,一批又一批的人會被淘汰。

義務兵役制,事實上搭建起普通人通往職業軍人的橋樑。年滿17週歲的公民來到部隊,經受專業化的軍事訓練,瞭解自己是否具有成爲職業軍人的興趣和能力;部隊其實也是在考察這些義務兵,看哪些人更有培養的價值。如果沒有義務兵役制,那麼挑選士官豈不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筆者曾因工作關係,接觸過一位潛艇聲吶技師。就他所從事的行業來說,是一個技術積累十分重要的行業,他們需要用耳朵來分辨各種螺旋槳的聲音,判定到底是普通商船、敵軍的水面艦艇還是潛艇。聲吶專業招錄的義務兵很多,但絕大部分因無法分辨種類繁多的聲音而遭淘汰。能夠留下擔任聲吶技師的,必須專業十分過硬,保證判別的準確率,數量較少。

雖然已經成爲一級軍士長,但這位聲吶技師坦言,依然抱着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度來看待本職工作,因爲任何時候的一個疏忽,都可能導致判錯攻擊目標,進而讓作戰行動失敗。因此,無論去哪兒,他都帶着一個小錄音機,隨時播放螺旋槳聲音來進行訓練,把別人耳中的“噪音”當作“天籟之音”來享受。

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從聲吶專業義務兵成長爲聲吶技師,難度堪比攀登珠穆朗瑪峯。(圖/央視軍事報道)

!

構成戰鬥力的基礎

義務兵役制會影響部隊的戰鬥力嗎?實事求是地講,確實會對戰鬥力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義務兵退伍和補充期間,往往是一支部隊戰鬥力生成曲線中較爲薄弱的時期,專業術語叫“緩升陡降”,即部隊在2年服役期內經過反覆訓練,才讓義務兵掌握了基本作戰技能,一個單位(例如連)的戰鬥力緩緩提升;但隨着義務兵的退伍,新補充進來的兵員又要重新訓練,單位戰鬥力會迅速下滑。

這種變化曲線,是實行義務兵役制國家普遍面臨的難題。我軍原來實行的是新兵在戰鬥班排編組訓練的模式。新兵入營時臨時組建新兵隊,從連隊抽調幹部骨幹擔任新兵教員。新兵入伍訓練3個月結束後下連,和老兵進行混合編組,共同來完成任務。那時就有一種說法“新兵下連、老兵過年”,意思是說很多任務都可以讓新兵去幹,老兵就會輕鬆很多。

爲了應對“緩升陡降”,我軍實行了兩種應對方式。

其一,實行先訓後補機制。

即新兵在新兵訓練機構(如教導隊、新訓基地等)進行共同科目訓練,主要是射擊、隊列、紀律、教育等,一般爲2至3個月。新訓結束後按照不同的兵種和專業,對新兵進行分業訓練,一般是9個月左右時間,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培訓時間會更長。

這也就意味着,義務兵一般在經受訓練滿1年後才補充進戰鬥班排。對於戰鬥班排來說,補充進來的是合格戰鬥員,能夠保證戰鬥力的相對平穩。

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兩徵兩退”改革,爲了戰鬥力受到的影響衝擊更少。(圖/國防時報)

其二,實行“兩徵兩退”。

原計劃從今年開始,分春季、秋季兩次進行徵兵、兩次進行退兵,這樣一來,單次退兵的數量就會減少一半,保持兵員平穩進出,確保部隊始終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只不過因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徵兵合併到下半年一同進行。

那麼,義務兵役制下的2年新兵,能夠具備作戰能力嗎?筆者認爲,他們完全能夠成爲合格的戰鬥員,具備履行任務的基本素質,這點無須擔心。

在過去戰爭年代,因爲頻繁打仗,我軍部隊變動很頻繁,經常需要大量招募新兵來重新組建部隊。爲了儘快提高新部隊的戰鬥力,往往是從其他部隊抽調老兵擔任骨幹,有的會形象地被稱爲“老兵油子”。這些老兵很多是死人堆裏闖出來的,作戰經驗豐富,能夠帶着新兵儘快熟悉戰場、把部隊鍛造爲勝戰之師。

現在的部隊同樣如此,戰鬥力的構成以軍官爲指揮力量,以士官尤其是高級士官爲骨幹,以義務兵爲主要戰鬥員。義務兵在軍官指揮、士官率領下完成任務,是戰鬥力重要的基礎,而且只要能夠指揮得當,或者先訓機制較爲高效,或者新兵本身基礎好、能力強,一些義務兵同樣可以在軍事訓練中大顯身手,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年,義務兵在各類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受到表彰獎勵的新聞屢見不鮮。如女兵楊葉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剛下連就是單位“十佳新兵”,第二年被評爲“十大鐵人”,義務兵期間兩次參加軍區比武均以破紀錄形式奪冠,後來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6軍醫接力”項目,取得女子步槍100米射擊第一名,戰場救護第二名、團體賽第二名,榮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

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女兵楊葉在新兵時就經常拿獎,後來成長爲黨的十九大代表。(圖/中國軍網)

同時,隨着軍隊現代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從以往依賴士兵技能和經驗積累,越來越向依賴技術的進步方向發展,這也爲義務兵對士官“彎道超車”提供了機會——在今後的軍隊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在相關專業技術領域研究越深的“理工男”新兵,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解放軍報》就報道過這方面的事例。經西藏軍區某旅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考察舉薦,高維、孫暉等5名有專業特長的新兵參與數據庫建設,擔負起數據庫更新與維護任務。該旅領導介紹說,他們緊貼新質戰鬥力建設需求不拘一格選賢任能,讓有專業特長的新兵一步到崗,加速了戰鬥力生成。

!

寓兵於民的重要舉措

可能有人不禁要問,既然現代化的軍隊越來越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職業軍人逐步成爲軍隊的主體,那麼何必還花這麼大的精力來徵集新兵,乃至影響戰鬥力的穩定?我們國家爲何不走上募兵制乃至僱傭兵制的兵役制度,從而“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

在筆者看來,實行義務兵役制是我國的基本兵役制度,有着歷史的必然性,也有無法取代的優勢。

其一,依法服兵役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兵役法》規定: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週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當年未被徵集的,在二十二週歲以前仍可以被徵集服現役,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徵集年齡可以放寬至二十四周歲。根據軍隊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規定徵集女性公民服現役。”

由此可見,服兵役是普遍性要求,但由於部隊徵召新兵數量有限,因此纔會有部分符合條件的去當兵,而大部分適齡青年都沒有去。

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陝西征兵宣傳片廣獲好評。(視頻截圖)

現實生活中,很多適齡青年會覺得當兵是別人的事情,自己沒有義務、責任去服兵役。在一些大學,願意當兵的大學生有時也會被人另眼相看,議論其目的是爲了各種獎勵。他們會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來審視徵兵,從沒有想過別人是替自己來盡義務。

因此,堅持實行義務兵役制,實際上是一種全民國防教育,喚醒公民在保衛國家、抵禦侵略、捍衛和平方面的責任義務,強化公民與國家之間的安全紐帶、情感紐帶和責任紐帶。“人民的軍隊”、“我們的國防”,應當隨着徵兵宣傳而家喻戶曉。

其二,義務兵役制能夠減輕國防開支。

2015年“9.3閱兵”時,我國公開宣佈裁軍30萬,使中國軍隊總員額減至200萬。如果加上武警部隊的兵員,總數將是接近300萬人。這樣算來,每年退伍和重新徵集的兵員,應當是數十萬人。

義務兵役制下,義務兵沒有工資,只有津貼,用於補充各類生活開支,目前大概爲每月一千多元。如果取消義務兵役制,義務兵的工資收入至少增至目前的3-4倍,這樣就會加大政府的財政開支。

以實行募兵制的印度爲例,1名普通士兵的工資摺合爲人民幣2000—5000元,是普通民衆平均收入的三四倍,軍官的工資則更高。高收入使得印度的徵兵十分火熱,畢竟加入軍隊基本上就堪稱“步入上流社會”,但募兵成本卻極大侵佔了國家經濟建設的基礎。

其三,義務兵役制保持了軍隊的流動和活力。

義務兵役制雖然有導致戰鬥力波動的弱點,但也有一個重要優點,即實現了兵員常態、有序流動,通過肌體血液的“新陳代謝”,使得年輕人成爲部隊的主體。年輕人體力充沛,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速度更快,能夠使部隊更加保持活力。

這一點,可以從中印邊防鬥爭中看出。印度招募的士兵以中年人爲主,不少人身材肥胖;而我軍則以年輕人爲主,身手敏捷,身材勻稱。在雙方發生身體對抗時,無疑是年輕人的體力更佔優勢。加勒萬河谷對峙的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義務兵役制的優長。

王若愚:義務兵兩年制會影響我軍戰鬥力嗎?

手持“青龍刀”的邊防戰士被印度媒體熱炒。中方一線官兵以年輕人爲主,體力佔有明顯優勢(圖/印媒)

其四,義務兵役制讓國家擁有了大量預備兵員。

近一階段,媒體出現了很多關於老兵退伍的新聞,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若有戰,召必回”。這句話折射的是義務兵役制的一大優點,即大量老兵退伍後轉入預備役,他們有着一定的戰術基礎,一旦戰爭爆發,只要臨時進行動員徵召,就能夠組織大量預備役人員投入戰爭。

人民戰爭一直是我國國防的重要基石,5700萬規模的退伍老兵,無疑增加了國民的安全感。而今年預備役部隊改革也正式推行,預備役部隊在組織老兵訓練、進行平戰轉換演練等方面,必然會採取更大舉措,更好地把預備役人員組織起來、訓練起來。

其五,軍旅生涯也將爲人生注入正能量。

對個人而言,最少兩年,多則五年、八年乃至十餘年的參軍經歷,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長期經受軍營的鍛造,容易培養出強健的體魄、剛毅的意志、團隊的精神、守紀的意志等,這些無疑在退伍以後將對老兵產生長遠影響。而且從軍的經歷,或許能打開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筆者認識的“一號哨位”主編周曉輝,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讀書期間參軍入伍,退伍後創辦了“一號哨位”,以一首“三行情書”出了名:“集合了/不說了/我愛你”。說的正是熱戀中的軍人情侶,總會被集合的哨聲打斷情意綿綿的通話。周曉輝自評:“參軍兩年,讓我深刻理解了軍人的所思所想,也知道了軍隊體制是如何運轉的。”

寫至最後,我真誠建議題主及屏幕前的各位,若有機會,不妨去部隊歷練一番,或許回來後會有完全不同的感悟乃至境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netease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