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爲斷供禁令生效的時間。

華爲中國曾在微博上說:“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走”,配圖上的文字內容代表了華爲當前的處境,“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身處危局,華爲會如何絕地反擊?

華爲“斷臂” 整合國內供應鏈

麒麟處理器雖然是華爲自研,但是華爲僅僅只是具備了自研的能力,並不具備生產的能力,所以華爲的麒麟處理器一直以來都是由臺積電等代工廠代工,但目前受到禁令影響,各大代工廠已無法爲其生產。不過,華爲並沒有坐以待斃。

此前,華爲曾作出了一項重大的決定——直接將自己的高端芯片設計圖轉讓給了一家或者數家國產芯片廠商,由這些廠家來繼續設計相關芯片以及生產芯片,來直接解決目前“芯片斷供”危機。

這也意味着,華爲將會失去海思芯片的掌控權,未來市面上或許也將會出現更多搭載華爲麒麟芯片的智能手機,麒麟芯片也不再是華爲手機專屬,華爲手機也將會失去華爲麒麟5G芯片方面的優勢。相較於美國的全面封禁,這也算是一種壯士斷腕的自救方法。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對於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來說是十年難得的大機遇——華爲在利用自己的技術儲備,在國內整合或扶持一條完整化的供應鏈

這也印證了華爲輪值董事徐直軍早前說的,華爲因爲長期不能生產芯片作出了犧牲,相信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政府和大基金都在支持硬科技和芯片行業,科創板的註冊制,也體現了國家對高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隨着資金投入和技術突破,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在細分領域正在逐步打破國外壟斷,國產化率提升加速進行,預計未來三年中國芯片產業都將迎來較快發展,甚至出現一批IPO企業。

中國“芯”突圍進行時

衆所周知,我國之所以沒法制造出自己高端的芯片,最核心的一個原因就是光刻機。目前國自主研發的光刻機跟國際頂尖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其核心技術一直緊緊地握在少數幾個西方公司手中,可以說是完全壟斷了這部分市場。

當前,我國真正量產的光刻機只有90nm,雖然28nm光刻機已經取得技術性的突破,預計2021年年底會量產,但跟國際最頂尖的ASML的7納米EUV光刻機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就在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再立新功——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子暘與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劉前合作,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5nm超高精度激光光刻加工方法,而且採用的還是有別於荷蘭ASML公司的新技術,目前還在試驗當中。

這意味着,我國或將直接從28nm光刻機工藝一舉跨過10nm和7nm工藝,直接生產處5nm最頂尖的光刻機工藝。這讓國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舉打破歐美技術封鎖、再創中國製造神話的希望。

隨着華爲事件敲響警鐘,中國芯片產業已然意識到了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巨大重要性,將不惜一切代價突破技術封鎖。

事實上,中國企業一直有這麼一股韌性——你越封鎖,我就越強大。

你越封鎖,我就越強大

去年12月底,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曾稱,當前美國國防部的首要重點,中國排第一。對此,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表示,如果有人硬要把中國逼成對手,那麼中國一定會做一個合格的對手。

6萬塊起家,做到如今市值上千億,從一個小作坊到全球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無疑是在國外封鎖的大背景下自立自強成功蛻變的典範。

當年,面對國外工程機械品牌的技術封鎖,三一重工幾乎從零開始了自主創新的艱辛路程。

爲了攻克自主核心技術,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和三一總工程師易小剛曾有一年多時間每天睡在工棚全心鑽研,最終設計出工作原理與當時國外產品完全不同的可用標準件組裝的集流閥組,由此三一誕生出第一個專利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後,三一成功研製中國第一臺大排量、高壓力混凝土輸送泵。1998年,三一又成功研製中國第一臺37米混凝土臂架泵車。

一直以來,三一重工非常重視研發。據其財報數據顯示,三一重工2017年研發投入金額19.16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爲5.00%;2018年研發投入金額30.01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爲5.38%,一年比一年多。正是因爲這樣的高投入,才讓三一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球工程機械50強榜單中,三一重工位列第七名,對於這樣傲人的成績,這並不是偶然,因爲其深知技術的重要性。

“他們以爲架起幾門炮嚇唬一個國家的時代,還是那個時代,可能誤判了,以爲抓起我們家一個人來,就摧毀我們的意志,這個也誤判了。”華爲CFO孟晚舟被抓後,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說道。

中國產業供應鏈不可替代

中國是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已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豐富的產業門類。

受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一度出現交叉中斷。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爲率先走出疫情的國家,目前已穩步踏上全面復工復產道路,足見中國市場強大的生命力。

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累計增速實現由負轉正,中國對外出口額達11.05萬億元,同比增長0.8%,同樣是累計增速實現由負轉正。

疫情影響全球需求萎靡,中國出口實現增長意味着我國在全球供應鏈重塑階段佔得先機,不僅提高了世界出口市場份額,還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地位。

我國目前擁有41個工業大類行業,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商務部曾表示,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完整產業鏈優勢無可替代,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餘地大,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也不會改變。

表現亮眼的不只是工業數據,我國消費增速於今年8月份首次實現年內“轉正”。9月15日,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71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增速轉正對中國經濟復甦意義重大,尤其在疫情席捲全球的大背景下,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中國市場或將成爲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事實上,從今年前8個月的投資數據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據我國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達6197.8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8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841.3億元,增速高達18.7%,創年內新高。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依然保持這增長,可見外商對我國市場投資預期及信心穩定向好。有調查顯示,在受訪的外企中,75%表示未來一年將保持或加碼在華投資規模。

而反觀美國,受疫情影響,美國經濟陷入了嚴重的衰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下降達31.7%,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季度降幅,其中個人消費降幅高達34.1%。

“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鎖、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國。中國的特點是,建國四十多年來,大部分時間是在國際制裁之下發展起來的,我們別的本事沒有,抵制制裁還是夠資格的,這點小風波吹不倒我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國聯合英國、法國等G7國家,對中國進行了大規模製裁,美國國會更是通過二十多項干涉中國內政的議案。面對這樣一個局面,鄧小平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正是由於中國政府強有力地回應了西方的制裁和攻擊,中國才發展成如今這樣一個超級大國。華爲今天面對美國的全面封鎖,只能說,“915”不是結束,很可能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