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吉利汽車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這也意味着其有望成爲“科創板整車第一股”。

儘管整個汽車市場難言景氣,不確定性因素激增。但作爲港股市場紅籌股的吉利汽車,如果此番成功運作上市,也將爲其提供全新的發展窗口。

從這個意義而言,重回A股市場的吉利,其前景令人非常期待。

佈局已久的迴歸

近年以來,隨着A股市場制度的進一步健全完善和融資規模成本的向好,亟需再融資續血的汽車行業尋求迴歸A股市場,已經蔚然成風。

從廣汽到長城,從東風到比亞迪,汽車市場的整車企業都選擇了A+H的雙重上市平臺。而早於05年便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車,在迴歸A股的節奏上,事實上已經落後了友商半個身段。

但事實上,吉利方面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迴歸A股的願望。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曾表示,“目前還沒有迴歸A股的機會,但我們會了解相關政策,看時機和政策”。而科創板的成功運行,讓吉利汽車獲得了良好的迴歸空間。

顯然,相較於A股的其他板塊,最新設立的科創板無論是在融資還是估值方面都有着較爲顯著的優勢——爲高科技企業量身定製的科創板,不但能讓成功上市的企業享有更多的政策紅利,更在估值、再融資等方面擁有更爲便利的條件。

儘管自2005年至今,吉利汽車擁有多次機會重返A股上市。但能夠沉下心耐得住寂寞,終於讓吉利汽車迎來了最佳迴歸場所。此次搶灘科創板吉利汽車,不僅精準卡位獲得“科創板整車第一股”的桂冠,更是獲得了更具獲得感的融資環境和融資條件。

從這一意義而言,吉利的此次選擇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

那麼,登陸科創板爲吉利帶來了什麼呢?

首先,最爲直接的是收穫了超200億的現金。

按照吉利先前公佈的信息,其本次發行約17.32億股A股股份所募集款項,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投資總額爲204.25億元,其中擬使用本次募集資金200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新車型產品研發、前瞻技術項目研發、產業收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分別將使用募集資金80億元、30億元、30億元和60億元。

在利潤下滑、現金流趨緊的當下,逾200億的超級輸血,將大大緩解其緊張的現金流。

另外,登陸科創板也將爲其開闢一個優質的再融資平臺。可以肯定的是,依託科創板的優質市場空間,其再融資的能力和質量將獲得質的飛躍。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在衝擊科創板上市的同時,也在準備斯德哥爾摩上市。若順利登陸科創板,吉利則將有望實現“上海+香港+斯德哥爾摩”三地同時上市的資本市場格局。

內地、香港乃至歐洲資本市場的打通,將全面提升吉利汽車的融資效能和資本利用率。

併購出奇跡,轉戰下半場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到享譽世界成爲汽車領域的巨頭,吉利汽車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其激進的擴張。

大手筆併購,以資本運作將優質車企打包拿下。吉利通過一條資本的全新路徑,構建起一個令人矚目的“吉利汽車帝國”。

2010年8月,18億美元從福特手中全資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全盤接手沃爾沃乘用車業務。

2013年2月,全資收購英國錳銅公司,將倫敦標誌性的黑色出租車納入旗下。

2017年6月,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成爲寶騰和路特斯最大股東。

2017年12月,收購沃爾沃集團8.2%的股份,成爲沃爾沃集團第一大股東。

2018年2月,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集團9.69%的股份,成爲戴姆勒集團第一大股東。

通過併購擴張,吉利汽車通過在資本市場的輾轉騰挪建立起了吉利系的品牌體系:除了吉利和領克,吉利系還包括沃爾沃、路斯特、寶騰,還有楓葉、極星、幾何、Smart新能源汽車品牌。

無論是資本版圖還是產品的品牌體系,現在的吉利汽車都可謂是體量龐大的行業巨頭。憑藉併購封王的吉利汽車,在整車製造領域擁有頭部企業的影響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以來汽車市場正經歷整體下行的發展階段。大環境不景氣的環境下,整車製造企業的盈利也持續下滑。以吉利爲例,2017-2019年度,吉利汽車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04.93億元、124.63億元、82.15億元,其中2019年大幅下滑35%。

而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於汽車行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疫情的衝擊下,吉利汽車淨利潤只有約23億元,同比大跌43%。吉利汽車還在年報中表示今年會成爲集團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年,同時將今年銷量目標下調了6%。

一面是持續擴張的燒錢需求,一面是造血能力的斷崖式下跌;很顯然,原有的依託併購擴張發展路徑將不再適合吉利的發展。

吉利的決策層也積極推動吉利的轉型發展。事實上,此次登陸科創板的試水,正是一次嘗試。

據公開資料顯示,吉利汽車在此次的科創板所募集的資金,預計40%會用於新車型產品的研發,15%會投向新能源、車聯網、智能駕駛等前瞻性技術,15%會用於潛在的工廠或者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等境內標的收購,30%會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募集資金的重心向研發、科技領域的側重,也意味着吉利重心的轉移。

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看作吉利由整車製造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探路。

在今年早些時候,吉利宣佈正式開啓“科技吉利4.0”,吉利汽車邁入“全面架構造車時代”。安聰慧介紹,“科技吉利4.0”的核心是吉利已經建立起世界級的CMA模塊化架構孕育體系。”

CMA架構體系與豐田的TNGA架構類似,目前也囊括對汽車研發、設計、生產、採購等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全面升級優化,包含技術、工具鏈、標準、工藝流程、供應鏈體系等統一標準,讓新車型研發能根據品牌定位、用戶定位、市場定位等因素,從共享解決方案當中選擇再進行研發,並通過生產環節、研發設計環節、產品力上的改革。

可以預見的是,以登陸科創板爲契機,吉利汽車將以科技爲核心進一步深化吉利的技術改革,通過佔領技術高地來開啓吉利汽車的下半場。

可以作爲印證的是,最新工商資料顯示,世界500強企業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子集團吉利集團已更名爲吉利科技集團。其定位於“大出行生態領域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主要聚焦汽車生態領域的新能源、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投資。

從瘋狂併購的野蠻生長,到推進科技爲核心動力的戰略轉型,吉利汽車的下半場纔剛剛開始。

但公衆有理由相信,以登陸創業板爲契機開啓轉型之路的吉利,如果能夠有效實現頭部企業的技術融合有效完成技術積累的整合升級,那麼,在未來的汽車市場格局中吉利仍然不會落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