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明日渐发达的今天,粮食安全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安全底线,保护耕地人人有责,而对于农村占用耕地建房而言,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9月8号,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方案》,新一轮耕地违建普查正式开始,重点整治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恶意占用耕地建房行为,保障农民合理的建房需求。

18亿亩耕地,是国家战略意义上的粮食安全红线,对于主要粮食产区的耕地保护,势在必行,只有保护好基本耕地,才能保护国人的粮食安全,然而“违建”一词,虽然大多来自城市,但是现在已经开始蔓延整个农村,如:百万别墅、大棚农家乐、农旅项目等。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省份的贵州,主要以喀斯特山地为主,“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很形象的描述着这片高原山地,而作为山区的一员,对于农村耕地违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因地制宜的管控与发展

有关耕地保护,只要是华夏子女都应该拥护支持,是国之根本,但是对于耕地保护的区域性及地域性应因地制宜,比如云贵山区、四川凉山、黄土高原、太行山区,这些地方,把仅有的可耕之地全都划归耕地保护范围内,山区人民因土地的限制,又怎能快速的发展脱贫呢?而对于北大荒、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等这些大平原地区,应该严控耕地红线,而不是为了城市化而毁地造城,国人粮食安全,主要还是来自粮食主产区;

二、山区耕地现状

山区耕地少,以我家乡为例,除县城外,其他乡镇超500亩坝区只有5、6处,大部分耕地都是散落在山间、坡度不高的斜坡及山窝处,不仅零散而且数量有限。作为80后,记忆中大约30年前乡民是四处开荒拓土,只要是耕牛能站得住能犁地的地方都差不多开荒了,交公粮后绝大多数家庭,粮食还是不够吃,土豆、红薯、高粱、包谷砂就成了接济粮。时隔30年,再看现在的耕地,山坡上的耕地几乎荒芜,就连少有的山间坝区,耕种的也寥寥无几。

三、山区建房现状

山区农村建房,一直以来都比较困难,大部分村寨都是建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我们经常听到“农家小院”这词,但是在山区部分村寨,“农家小院”对于村民而言是奢侈品,建房后房前屋后的空地就所剩无几了,哪来的院子,随着农村的发展,大环境好的乡镇,少数山梁上的村寨会整体移民搬迁,而大多数山区农家,只能在自家的耕地里选择相对适宜的地方建房,村村通户户通加快了农村发展的步伐,车进家门是农民所期盼的,也是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尤其像我们贵州,除了山还是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故此,农村建房都会相对往寨子边缘的平缓地带建房,这就不得不占用耕地。

耕地违建普查势在必行,农村不能一棍子打死

首先、发展与制约的矛盾体

乡村振兴是国之战略,社会在高度发展,而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较落后,6亿人每月平均收入才1000元上下,这是大数据的功劳,这组数据让绝大多数人惊讶,那是因为多数人看惯了城市里高收入人群,以及自己还不错的月收入,但是大部分农村的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如我们山区的农民,月均收入有不到500的。

乡村要振兴,不仅仅是产业的振兴,更是人才、医疗、教育、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振兴,为什么土地荒芜那么严重,原因很简单,土地附加值不高。平原或丘陵地带,农民可以发展产业,摒弃传统农业,那么耕地就会不再与粮食挂钩,一方面要让农村富起来,一方面又在控制着仅能产生收益的耕地,这在山区是不合时宜的。

其次、山区耕地违建之农旅项目

如今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家庭农场、农旅一体化、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真正成功的,能给周边农户带来收益的凤毛菱角,发展思路的确适合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但是多数农村项目是极少数人利用项目名义套取国家补贴,夭折率90%以上,当然,这数据来源于周边的农村发展项目。

如我们村由县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开发生态农业,2018年流转土地500亩,号称投资1.5亿,规划图看起来大气磅礴,而实际动工后完全跟规划图两回事,500亩耕地栽种了差不多200亩的花卉苗木,剩下的荒芜,2019年荒芜的地,项目推进没有动静,群众意见较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几乎水平的耕地挖成鱼塘,时至今日,鱼塘还是干鱼塘,杂草都有近3米高,更离谱的是第二周期(2020-2021年)土地流转租金至今未付,农户想种水稻都没法耕种,就算恢复成耕地,两三年内根本没法耕种,要知道已开挖近4米深。这样的农村发展项目不胜枚举,保护耕地,这样的行为才是严查的重点。

当然,不管是山区还是平原,不管是否偏远还是城乡结合部,改变耕地用途前,必须经过上报审批等正规合法流程,因地制宜的管控,农村要发展,在不具备18亿亩基本耕地的条件下,得放宽政策,同时加快偏远农村的发展步伐。以上,是山里人对于耕地保护普查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到的地方,还请指导。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