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本名魏无忌,是安僖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其封邑在信陵,故称之为信陵君。

信陵君为人十分宅心仁厚,能礼贤下士。前来投奔他的士,无论能力高低,品行如何,信陵君都能真心对待这些门客,没有丝毫的贵公子气息,因此他在战国四公子中威望最高。

自古以来,道、德、礼、义、仁五者是一体的,就连地痞、流氓头子也要有道、德、礼、义、仁这五体,否则难以服众。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体两面的情况,而《易经》上更是讲述了一个事物有八面或十面的情况。就像这道、德、礼、义、仁,任何一种品德都有正、反两面。比如:一个人对朋友言而有信,一言九鼎,那么这人可以称之为侠义之士,这侠义的品行是十分可贵的。

但从历史长河来看,但凡有侠义品格的人,都会为了救别人、救天下而不在乎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更有甚者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如历史上:文天祥之流。这样的义是正面的义,是苏轼所说的:"无故加之而不怒,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可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正所谓:忠孝难两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些人为了朋友而两肋插刀,但却忽略了对自己国家、自己君主的忠义。就像司马迁的《史记》笔下的信陵君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尤其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举动,究竟该如何评判?

信陵君是赵国平原君的小舅子。在魏安僖王二十年之际,秦昭王带领战无不胜的神将白起攻打赵国,又进兵围攻邯郸。平原君数次发出SOS的求救信号给魏王和信陵君。魏王接到求救令后,让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军队去解救赵国。秦昭王立马派使者到魏国警告魏王,说:"以我们秦国现在的实力,攻打下赵国是分分钟钟的事情,谁现在要出兵多管闲事,等我秦国铲平赵国后,必定先攻打那个支援过赵国国家的救援国。"魏王听到这恐吓后,内心十分恐惧,派人阻止了晋鄙的军事行动,让魏国的军队留在邺这个地方。表面上是来救赵国,但其实魏国是在做墙头草的举动,如果秦国打赢赵国了,他就立马撤兵;如果赵国赢了,魏国就在假装正在赶往援救赵国的路上。赵国的平原君久不见魏国的救兵到场,就写了一封信骂信陵君,信的原文如下:"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工资能及任职坤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姐邪?"

大意是:"你是侠义人士,一直能在别人危难间解救他人的困厄,但今天赵国快要完了,为啥你们魏国的救兵迟迟未到,你就算不可怜我平原君,也该可怜可怜你的姐姐吧?"

信陵君接到信后,脑子一下子清醒了。信陵君和他的门客将当时国际间的利害关系分析给魏王听,魏王却因惧怕秦国的威胁,终究不听从公子和其门客的劝解。

信陵君内心十分纠结,在万般无奈下,只好自作主张带上所有的门客赶到赵国,准备与赵国一起共存亡。当信陵君走到大梁夷门这里时,有一位叫侯嬴的隐士向魏无忌告别,并说道:"公子你带这些人去邯郸救赵国无疑是用肉投饿虎一样,除了白白送死,根本毫无用处。"信陵君听后谦卑地问道:"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侯嬴屏退左右的人后,对信陵君说道:"乾坤大半属偷儿。我听说晋鄙身上有兵符,而另一半兵符在安僖王的卧室内,这另一半兵符可以让安僖王最得宠的妃子如姬去偷窃出来。而想要让如姬干成此事,公子须得先用士的影响力帮如姬报杀父之仇,如此如姬必定为公子去偷符。"信陵君听闻后立马照办。接着侯嬴又说到:"公子拿到兵符后,晋鄙如果不怀疑公子,一切听从你的,那事情就好办,但如果晋鄙不听从公子,那事情就遭了。还望公子能带上我这位大力士朋友朱亥,如果晋鄙不听公子的,朱亥就帮你杀了他。"

魏无忌偷窃了兵符后,假传圣旨并杀了晋鄙,夺取了兵权,领着士兵赶往邯郸去解救赵国。

读《史记》到这里,从道义上来看,信陵君的确具有侠士之风,但别忘记他是有公职在身的公务员,他窃符救赵,假传圣旨,枉杀自己国家的大臣,这恰恰是不忠君的表现。后世有这么一段话来评价信陵君,原文如下:议曰:亡身殉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此正义也。若赵之虞卿,弃相捐君,以周魏齐之危。信陵无忌,窃符矫命,以赴平原之急。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职奉上之节废,故毛公数无忌曰: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得。凡此之类,皆华伪者。

可是世上第一良心史学家司马迁若光写公子为朋友卖命,牺牲自己,甚至犯法也不在乎,那么司马迁只是想表达信陵君的侠气。可是司马迁却偏偏要表现对公子信陵君的崇拜之情。《史记》里战国四公子都被载入了,可唯独信陵君被司马迁称为公子,并高达147次。司马迁还记载了,因信陵君躲在赵国,而自己国家魏国正遭到秦国攻打之际,在毛公的数落下,信陵君二话不说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本国,并利用自己在国际间的巨大影响力,号召了魏、楚、燕、韩、赵5国之兵,大败秦军于河外,秦将蒙骜败逃,信陵君更加威震天下,功高震主。

由此看来,公子不属于华伪之徒,他是真正的侠士,他在魏国,魏国的国运、气数就延长,秦国不敢来犯。更奇特的是:汉高祖这流氓头子居然派人为公子守灵,而且不是一般的祭拜,是将公子奉为神灵一样世世代代拜祭。历史上有功业的神人,才会如此受后代敬仰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