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那個頭頂有個桃心的男人,帶着謙大爺和他的一衆徒弟,在騰訊弄了一檔新節目,名字叫做《德雲鬥笑社》。這檔節目剛上線的時候,大批相聲迷摩拳擦掌,準備好欣賞相聲大餐。

不料第一期節目看完,觀衆發現,節目中的相聲環節被嚴重壓縮,長達兩小時左右的節目真正表演相聲的時間只有差不多半小時。

這還不算,僅有的半小時純相聲表演環節,郭德綱的弟子們不是喫字,就是包袱沒抖響,要不然就是磨磨唧唧說半天,觀衆們卻不知從何笑起,整個場面可謂是相當尷尬。

爲了製造懸念,節目還引入了淘汰制,弟子們臺上表演的時候,郭德綱和于謙旁邊各一塊牌子,根據表現,郭德綱負責減分,于謙負責加分,再結合現場觀衆的票數,最後決定淘汰人選。但戲劇性的是,第二期被淘汰的張九齡在班主郭德綱的默許下又參加了第三期,這明擺着淘汰制已經名存實亡。再看現場打分的觀衆,平時聽不聽相聲也得打個問號。

再說回真人秀環節,其實綜藝節目適當加點真人秀沒什麼不好,逗觀衆笑的同時,還能調節一下選手的比賽壓力。因爲前《極限挑戰》導演嚴敏的加入,觀衆對於真人秀環節還是很期待的,但沒想到的是,所謂的真人秀環節幾乎和相聲關係不大,不是室內做遊戲就是戶外和素人互動,再加上冗長的時長,佔節目四分之三的真人秀成了雞肋。

節目中也有一些普及相聲術語的環節,比如“兒徒”和“愛徒”的區別,但這些環節也僅僅是一閃而過,沒有深入。

其實自從德雲社壯大之後,郭德綱就已經開始佈局參加綜藝節目和影視劇來擴大德雲社的影響力,電影方面就是那部評分十分慘淡的《祖宗十九代》,可謂是出師不利。

綜藝節目方面,東方衛視的《歡樂喜劇人》和《相聲有新人》算是郭德綱和德雲社比較有代表性的節目,前者由郭德綱擔任主持人,每季帶領自己的一對兒徒弟,且不說奪冠與否,每期節目相聲的精心打磨,不僅捧紅了徒弟,也讓相聲這門藝術彰顯出了與小品、默劇、東北民間喜劇藝術的不同,算是讓相聲出了圈。

與《歡樂喜劇人》不同,《相聲有新人》則是致力於在全國範圍內挖掘相聲新人,這些相聲新人與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同場競技,對相聲這門語言藝術做出了一定的推廣作用。這兩檔節目雖然都有一定的真人秀環節,但總的來說還是以喜劇和相聲爲主,並未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真人秀環節在節目中更多的是一種錦上添花。當然,並不是這兩檔節目有多出色,但至少,主創們沒有沒有忘記做節目的初衷。

其實在郭德綱創辦德雲社之前,相聲早已式微,就連於謙在《十三邀》中也說如果不是郭德綱,他早已不說相聲,因爲相聲在中國早已沒有人聽,德雲社的出現才把觀衆又拉回了小劇場聽相聲,從這點來說,郭德綱功德無量。

如果說之前的綜藝節目郭德綱只是試水,這次的《德雲鬥笑社》他絕對是有野心的,雲鶴九霄四代徒弟中能拿的出手的他都帶到了節目中,但弟子們到節目中沒有花精力說相聲,而是在導演的指揮下“撒潑打滾”,做一些無聊的遊戲,這樣的節目除了能給秦霄賢這樣的年輕人增加點粉絲,真不知道還有什麼作用。

郭德綱經常在表演的時候說一句話,叫做“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這句話的意思是觀衆們能賞口飯喫,他不用再賺昧良心的錢,這裏的“觀衆”更多的指的是小劇場裏的觀衆,但其實小劇場的觀衆畢竟是小數,更多的觀衆是屏幕前的,他們感受到的相聲如果是《德雲鬥笑社》裏這樣的相聲,還有人願意去小劇場聽相聲嗎?郭老師,你可長點心吶! 文/楊東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