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擊石成火,激人成禍”:禍事來臨前,往往會出現一個徵兆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希望能夠順心如意,也就是多些好事,少一點不如意。可是“人生不如意常八九”,想要一帆風順,豈能是那麼容易的,人生最多的狀態就是無風起浪,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一些然如果你不順遂的禍事找上門來。

因此我們必須要能夠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禍事的端倪,只有在它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已經被我們察覺和注意上,最後才能在禍事臨來的時候,做好一些充足的準備。雖然說起來容易,可是我們並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想要準確的對禍事來臨前有所防備,必定要用一種特別的洞察力來面對生活。

除卻一些“無妄之災”,大多數的人生禍事都是由己相關的,也就是你在某一刻播種下的禍事“種子”,總會在之後伺機生出,而這個時候的生活,則就是要遭受到一些挑戰和磨難了。

因此,我們雖然不能夠預見未來,卻可以通過對自己行爲的觀察和推演,來知曉人生中是不是已經有了禍事的成因,然後便可以斷定禍事會不會到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人生的禍事來臨之前,會有如何的徵兆表現。

生活中大多數的禍事,基本上都是因爲一個人的短視。你在生活中對未來沒有太多的計劃,也就會變得鼠目寸光,以至於不論做什麼樣的事情,想的都是短期得利,可是人生的時間都是延續一體的,你在二十歲所做出的的事情,不但會影響你三十歲的人生,就算到了你六十歲時,生活中還是有一些二十歲的影子。

正是如此,聰明人不論是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是要顧慮周全,考慮長遠,只有這樣的規劃才能夠擁有一個健康良性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只是一昧的短視,他們或者是爲了一些短期利益,或者是爲了短暫的愉悅,總是要揮霍自己眼前的人生,不肯做長久的考量,這樣的人生態度便會帶來一些禍事的徵兆,這種徵兆的表現就是在生活中會經常出現一些虎頭蛇尾的事情,也就是古人常說的“行百里,半九十”。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最爲顯赫的名臣之一,他文物全備,成就斐然,有人稱譽他爲“千古第一完人”。看起來曾國藩的人生是成功和完美的,但是在他少年時期,卻也是波折不斷,並且這種生活上的困頓,也全然是因爲曾國藩的自作自受。

曾國藩少時讀書還算勤苦,道光十二年便已經是考取到了秀才的名位,兩年之後更是中了舉人,這樣的成績對於一般人來說已經是人生中的輝煌成就了,但是曾家對於曾國藩是寄予厚望,成爲舉人只是拿到了一個好的人生起點。

但是少年成名,難免得意,對於曾國藩自己來說,已經是在科舉上小有功名,他的精力就從書本上逐漸消退,而是喜歡上了一些經商獲利的門道,因爲當時的中國社會,中西交融下暗流湧動,很多人都憑藉着一身走南闖北的勁頭髮了一些小財,因此曾國藩也就變得目光短淺,認爲想要獲得人生的利祿,就不一定非要從功名上面來爭取。

曾國藩的學業之路變得有些荒廢,可是曾家人還是毫無察覺,在道光十五年的時候,依舊是籌資將曾國藩送到了北京參加會試。曾家人滿懷希望的等着曾國藩在會試中能夠傳捷,可是結果卻是“會試未中”。

這樣的結果讓曾國藩也是沒有預料,他覺得自己不至於名落孫山。本來下一次的會試要等三年之後,但是好在道光皇帝在第二年就又開了恩科,曾國藩得以再一次的博取功名,不過結果依舊是晴天霹靂,曾國藩再次落第,心灰意冷的他,只能夠灰溜溜回到自己的老家。

兩次會試不中,對於曾國藩來說,可謂是一個天大的禍事,這個時候他反省在家,找出了自己受到挫折的緣由,那就是心思不堅定,對人生的認知產生一些很大的偏差。曾國藩喫到了一個很大的教訓後,便下定決心以後絕對不能夠在任何事情上“虎頭蛇尾”。

要做學業,便堅持不懈,中途而廢的做事方法就算是拋棄了學業,在其他地方也難以有所成效。因此曾國藩便老老實實在家苦讀了三年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直到了道光十八年的時候,曾國藩再一次的拜辭族人,第三次參加會試,這一次終於是取得了很好的結果,考取到了進士,人生終於是由學入仕,曾國藩也明白瞭如何在人生中做到避禍趨福的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