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爲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爲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70餘年是人類文明進步史上發展最快的時代。隨着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我們進入網絡時代。人們生產、生活的一系列便捷、高效都離不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數字中國”提升百姓生活質量

  科技創新爲民服務,數字紅利惠及百姓。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科技在社會各領域各層面得到廣泛應用。“健康碼”人人隨行,“雲會商”如臨其境,一網互聯、一屏統覽、一卡通行、一鍵辦妥的爲民利民便民服務觸手可及、隨處可見,手機App幾乎覆蓋了衣食住行及政務服務的方方面面,真有“一機在手暢行天下”的灑脫自由之感。

  在此前抗擊新冠病毒的戰鬥中,浙江、安徽、湖北、江蘇等20多個省區市基於網絡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建設“數字防疫系統”,具備疫情信息實時播發、遷徙地圖關聯查詢等功能,助力精準防控、精細管理、數字戰“疫”。教育、醫療、文化、社保、養老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智慧城市、智慧小鎮、智慧生態系統如同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數字產業”“數字校園”“數字社區”“數字鄉村”遍地開花。在線辦公、網絡公益、遠程醫療、虛擬現實3D博物館等等,居家就可以實現全面感知,特殊時期的“雲課堂”爲2.65億大中小學在校生提供線上課程學習;智能警務、智能安防爲人民帶來平安和諧……數字世界的新成果、新應用使人們現實生存環境大爲改善、生存質量明顯提升,新時代的“桃花源”已不再是幻想。

  “數字中國”助力發展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給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管理、社會治理、人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近年來,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無紙辦公等新型信息技術與經濟發展廣泛融合,構建了超越現有系統的數字化生態系統,深刻地改變着社會活動的組織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

  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可觀的網民數量爲數字經濟在中國快速發展提供了良田沃土。《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顯示,全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35.8萬億元,已穩居世界第二位,數字經濟已成爲中國社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爲10.6萬億元,同比增長16.5%;2020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5.15萬億元,6月當月增幅達18.6%。除此之外,疫情期間儘管物流和電商配送受到影響,但仍有40%的消費者增加了網購頻次,首次接觸電商購物人羣數量也明顯增加。可以說,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極大地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提高了資源優化配置效率,催生了新業態、新職業的不斷湧現,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對於政府治理而言,同樣如此。數字政府建設,是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數字政府改革致力於構建數據驅動的一體化高效運行政務新機制、新平臺、新服務、新模式,可以推動實現政府管理模式由離散向整體、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據統計,截至2020年初,各省級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提供的2.8萬項省本級行政許可事項中,87.9%的事項已經具備網上在線預約預審功能,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已達6.94億。開放的政務數據平臺,高效、精準、便捷、豐富的公共服務,變“羣衆跑腿”爲“數據跑路”,提升了人民羣衆的認同感、獲得感,已成爲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渠道。數字政府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改革,制度性運行成本不斷降低,運行效率明顯提高,現代化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數字中國”促進社會有序運行

  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數字化發展建設,政府主管部門出臺多項數字化賦能舉措,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融合創新應用、開展試點示範工作等,爲加快數字化進程賦予了多層面的指導支持。國家網絡安全、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在不斷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框架下依法受到保護和監管,逐步健全的法治環境保障了清朗的網絡空間生態有序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更實惠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數據平臺對各類數據的深度精準分析,基本準確地掌握社會運行狀況,用數字世界的思維和工具重構現實社會的思維模式和治理模式,爲政府實施社會綜合治理制定相關政策和發展規劃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過程中,通過對企業復工率和復工復產規模效應的數據分析,真實準確反映企業的復工復產狀況,政府部門及時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有效地保障疫後經濟的快速恢復和有序進行。

  “數字中國”創造未來美好生活

  展望未來,很多人會問,5G會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對此,一些專家學者給出的答案是“難以想象”。的確,人類每一次技術創新飛躍,都將會給社會、產業和每個人帶來巨大改變,就像20年前我們根本沒有想到今天自己的衣食住行已經無法與網絡分割一樣難以預測。

  疫情極大地衝擊了社會經濟和運行秩序,對人類的思維模式和行爲規範將產生深遠影響。但是病毒改變不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無法阻止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堅定步伐。網絡化使人們跨越了山水阻隔,數字化使人機排除了交互屏障。可以預見,以網絡信息數字化爲基礎的“新基建”,以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爲代表的新技術、新科技將以其高速、寬帶、泛在、大容量、低能耗、萬物互聯的巨大潛能,再一次大大降低人類活動的時間代價、空間限制和能耗成本,必然給人類社會的生產關係和生活方式帶來天翻地覆的革命性變化。

  中國在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要求迫切、城鄉差別明顯等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堅持黨的領導,用了不太長的時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漸強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強國之路,並不斷深刻持續地推動着社會的方方面面向好發展。“數字中國”是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數字中國”的實踐充分證明網絡強國目標在中國實現的必然性,首先,有巨大市場規模和廣泛用戶需求的集羣效應模式;其次,有強大號召力和嚴密組織力的體制機制優勢;此外,有堅忍不拔奮鬥和鍥而不捨創新的民族文化精神。“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數字化是通向美好未來的橋樑,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指日可待!

  (作者:宮亞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