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王新喜

來源:熱點微評(ID:redianweiping)

日前華爲鴻蒙操作系統2.0的發佈,再一次引發了業內熱議,但對於當下的華爲而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不是操作系統,而是芯片。

美光宣佈對華爲斷供之後,三星和海力士兩家企業相繼宣佈在9月15日之後將不會給華爲提供芯片等零部件,在臺積電無法給華爲提供芯片製造之外,全球三大存儲巨頭也全部不給華爲提供存儲芯片。

華爲將面臨着處理器和存儲芯片這兩大核心零部件同時斷貨的局面。據業內透露的情況是,現在華爲已經存儲了大量的芯片,其中存儲芯片華爲還可以支撐兩年,而微處理器芯片,華爲最多隻能支撐半年。

何謂雲手機?

因此,華爲必須尋找替代方案。在不久前,華爲主導的鯤鵬雲手機公測了,在不少人看來,雲手機是當下華爲選擇的一條繞過芯片的突圍之路。華爲鯤鵬雲手機未來很有可能會取代現在的實體手機,而且還能順便化解缺芯難題。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所謂“雲手機”,就是手機只需要一個屏幕,而最關鍵的內存、芯片、硬盤等配置,都統統放在遠程的雲服務上。你操作雲手機,雲手機將向遠程的雲服務器發出申請,在雲端打開相應的APP,實現海量運算和信息存儲,最終將畫面通過網絡投射到雲手機上。

換句話說,雲手機的內核就是無芯手機,把原本手機處理器的算力交給了服務器,手機只作爲接收終端和網絡設備,這樣就能將手機硬件的要求降到最低,手機將成爲“雲+5G網+顯示屏”三位一體的全新設備。

有人提到了雲手機當前面臨着兩大市場痛點。其一是,雲手機已經有人在做,比如藍光雲、多多雲等,但用戶大多爲遊戲玩家,活躍用戶始終沒有達到千萬級。

今年4月,百度也發佈基於自主研發的ARM服務器的百度“雲手機”產品,旨在讓用戶擺脫硬件的制約,使中低端設備也能流暢運行大型遊戲和應用。

但目前的現狀來看,消費者對市場上的雲手機的認可度並不高。

2.雲手機對網絡的依賴性與傳統手機相比更強,想要手機流暢、數據畫面同步,寬帶需要達到千兆以上的速度。

就現在而言,5G網絡的穩定性與覆蓋的全面性是關鍵,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把5G網絡全面鋪開,同時需要運營商降費提速。儘管距離5G網絡全面鋪開還需要一定的時日,不過華爲有其本身的優勢。

其一,華爲雲手機無論在技術、品牌受關注度以及用戶羣體規模都更大,它有機會將用戶羣體從遊戲玩家擴展到更廣泛的用戶羣體,做大市場蛋糕。

其一,得益於華爲先進的5G技術,它有能力推動5G網絡的建設與普及,而運營商降費提速也只是時間問題。網絡延遲縮小以及帶寬帶速的提升,將爲雲手機未來的普及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5G 的理論傳輸速率可以到達10Gbps,延遲只有1毫秒,完全可以滿足雲手機的需要。也就是說,華爲雲手機的本質是將5G網絡網絡的優勢效應放大,利用雲服務、雲空間來代替芯片的作用,以實現擺脫高端芯片的性能限制。

即雲手機對手機芯片的精度要求不高了,但前提是我們國內現有的光刻機技術能完全能夠滿足雲手機對較低性能芯片的製造要求。

雲手機換了跑道,但不能解決缺芯難題

我們知道,傳統的智能手機,由芯片提供核心性能與算力,是智能手機的大腦。智能手機一直在追求更小nm級的芯片和更快的通訊體驗。但是,雲手機其實是換了一條跑道。

從目前來看,華爲手機爲中高端手機,麒麟芯片是5-7納米,而能生產5-7納米芯片技術的目前在世界只有美國高通,三星、臺積電3家。其中給華爲生產供貨的廠家臺積電的生產技術有美國技術,只要臺積電再給華爲生產麒麟芯片就會受到美國製裁。

目前國內最生產芯片最高的技術才28納米,臺積電生產技術能生產出5納米芯片,差距太大了。

相對於傳統智能手機,雲手機是物理手機的極好延展應用,不需要高性能的芯片、內存的支持,也能完成傳統手機的大部分操作。某種程度上,這其實也是投屏。它的優勢還在於,重量更輕、耗電更小、無需擔心手機丟失,因爲你的資料都在雲端。

在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看來,雲手機是在手機產品形態發展過程中,向前再次跨越了一步。而云手機原本最佳的推進點,應在中國5G網絡做到全覆蓋的程度,這樣雲手機纔會被更多的消費者認可。

可以說,雲手機擺脫了之前的線性玩法,不再是追求更小nm級的芯片性能,擠牙膏式推動性能優化,而是雲端無縫連接,不需要什麼配置,擺脫了硬件性能的競速。隨着5G技術的成熟,雲手機未來有能力運行現在的應用和大型遊戲,給雲遊戲市場與智能辦公等領域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但是,這個時候的悖論在於,5G時代,依然需要芯片對5G無線複雜信號傳輸進行編解碼,這需要很強大的功能。

因此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即便可以忽略Offline、隱私因素以及其它的情況,將雲端的體驗做到和本地計算和存儲一致,但是收發、顯示海量的數據,拍攝海量圖像以及玩遊戲從雲端獲取畫面、上傳雲端等均需要計算。

理論上通過雲端可以把CPU、GPU的大部分壓力轉移到BP和特定的Codec上直接編解碼收到的網絡數據——數據吞吐越多,計算量越大,在不壓縮的情況下數據流只能被轉移而不能被消滅。

因此,雲手機或許是一條打破當前芯片瓶頸的新路,將算力、存儲、服務上雲,但並不代表着雲手機就完全不依賴本地芯片的算力。未來使用實體雲手機,圖像從雲端傳送到手機當中,也需要CPU、GPU進行處理。

只不過,我們如果從手機未來持續進步的方向來看,手機對計算能力要求降低或許是趨勢之一,它可以做到對CPU、GPU沒有那麼依賴,至少,基於雲傳輸的文件和圖像可以輕鬆處理。

而對應到PC設備,雲電腦已經在持續發展之中,而云電腦可以將 99%以上的算力都放在雲端,對用戶終端設備的性能幾乎沒有什麼要求——用戶只需一個小巧的聯網終端設備,接上顯示器和輸入設備,就可以像在傳統 PC 一樣訪問專屬桌面、個人應用和各種數據。

從這個趨勢來看,未來手機會不會也也有着同樣的走勢?即終端硬件本身只是作爲一個信息採集的屏幕存在,沒有複雜的本地功能,極低的CPU與內存,手機讀取數據的快慢不再過度依賴芯片而更多依賴服務器的功能與網絡。

而隨着AI視覺、AI語音等技術的發展,這種信息採集能力會逐步強化,到這個時候,手機或許不需要太高的運算性能,可以繞開對芯片算力與性能要求極高的瓶頸。

總的來說,雲手機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創新方向,但它當前還很難解決華爲缺芯的難題。從目前來看,華爲雲手機只不過是一款雲上服務器,主要是面向企業客戶,提供部分移動應用虛擬運行環境,應用於辦公與雲遊戲等場景之中,但還不能替代主流智能手機的作用。

從芯片性能的發展進程來看,目前還未到瓶頸時刻。

雖然現在7nm已經邁入了中端機市場,蘋果與華爲的新機都已經配備了5nm製程的芯片,但行業距離3nm的研發還有一段時間,真正發展到1nm製程的時候,或許纔是芯片遭遇到瓶頸的時刻。不過目前距離這個時間點還有點遠,圍繞芯片的整個產業鏈還有持續沿着既有路線升級的動力與空間。

雲手機更像一種破壞式創新

雲手機的玩法,某種程度上是打破了手機硬件線性升級的延續性創新玩法,有了雲存儲,手機不再需要存儲空間,也不需要高性能CPU,手機APP的大量高速運算分析交給雲計算,這意味着手機硬件成本的急速下降,甚至對手機廠商的利潤乃至整個手機行業產業鏈的利潤都造成了衝擊。

正如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手機終端價格降低,雲端成本、運營商管道成本都會提到很高,然後手機賣不了高價,整個生態鏈都不會同意啊。

但因爲它通過雲端運算對本地高速運算分析的替代,導致手機成本與價格大幅降低,對消費者而言是一種利好,從這個層面來看,它是對原有商業模式的一種破壞,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破壞式創新。

類似過去的移動電話相對於固定電話就是一種破壞性創新,它雖然使用費用高,信號質量差,但具有便於攜帶的特徵。當移動電話進入市場時,主流市場用戶仍然偏愛固定電話,因爲固定電話可靠而便宜。但隨着蜂窩技術的發展,移動電話不斷更新換代,使用成本降低,價格不斷下降,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主流市場用戶。

雲手機指引的也是硬件使用成本降低,終端硬件的弱化,雲端技術的加強的這樣一個趨勢。當前手機也越來越受制於物理學的發展,摩爾定律的18個月的性能升級趨勢正在減弱,電池性能的瓶頸也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下把耗電量大的芯片放在雲端,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方向。

這個趨勢一旦向前發展,它的前景不僅侷限於手機,也可能將帶動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硬件的發展,比如VR、AR、智能眼鏡等設備都可以因爲雲端算力的極大提升而解決很多因軟硬件不成熟帶來的諸多瓶頸性的問題。

從雲手機來看,它當前面臨的問題是5G網絡覆蓋不全面與隱私安全、昂貴且持續增長的雲計算的成本和數據傳輸的成本,產業鏈既得利益羣體阻礙等痛點,不過,雖然由於種種客觀現實條件的侷限性存在,短時間內還暫時看不到它的明朗前景,但技術的問題或終將被技術解決,它可能預示了未來潮水流動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