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簡稱《核心區控規》)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覆,明確提出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嚴格“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堅持“保”字當頭,精心保護好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從9月16日開始,《北京青年報》推出“老城不能再拆”系列報道,從老城整體保護、傳承利用中軸線歷史遺產、留住非遺老字號等方面,全景展示北京執行《核心區控規》、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工作的成績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

系列報道的第一篇,是《北京爲何保字當頭?》,該文從三個層面,闡釋了北京保字當頭的原因——北京要保“特”:緊迫推進中軸線申遺,處理好點線面的關係;北京要保“老”:讓老胡同老院落老字號,留鄉愁、講記憶;北京要保“靜”:人居畫卷裏,蘊含老城保護的內在要求。可以說,這三個層面將北京爲何保字當頭的答案,簡明、清晰地說清楚了。

保“特”,就是保護北京的特色。衆所周知,北京最大的特色要數中軸線了。建築大師梁思成曾對中軸線做出過如此稱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爲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中軸線是北京的特色,世界的唯一,對於這樣的格局之美,我們需要通過喚醒人們對其價值的充分認知,更加有效地加以保護。那麼,如何才能保護好這一特色?“中軸申遺”無疑是個最合適的抓手。申遺的過程,就是對京城文化內涵的提煉過程。“中軸申遺”既是一個介紹、展示的傳播行爲,更是一個“做什麼,怎麼做”的具體措施。據有關資料稱,中軸線申遺的面積,涵蓋了60%的北京老城區,總面積大概有51平方公里,這相當於北京西城區全區的面積。

保“老”,就是既要保護北京的老城特色,又要有利於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將視覺中的“老”與生活便捷度的“新”有機結合起來。幾年來,北京的老胡同、四合院改造一直沒有停止。改造過程中,既有修舊如舊的原則方案,也有住戶意見的聽取徵集。一戶一策的細膩,彰顯政府致力於以繡花般的功夫保護老院子、老胡同、老門樓、老建築的精細、用心。正如記者所說:一個“老”字,不僅僅是時間軸的概念,更包含了“都與城”的情愫和鄉愁。老城區一經這樣的改造,人文價值大大提升。看到這樣的變化,京城百姓們不僅欣慰於從物質到精神的雙重享受,更不難品味出政府發展理念、系統化決策的巨大進步。

保“靜”,就是要讓北京的核心區儘快告別喧鬧,安靜下來。爲了一個“靜”字,北京市下大力氣,從城市功能定位、經濟結構調整着手,進行疏解促改革。 “四個中心”的城市定位,爲北京核心區的城市功能定下了基調,與此相關的各種調整也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但是,幾十年的既往慣性,改變起來難度太大。產權關係複雜,存在協調之難;歷史欠賬太多,存在資源之難;一切從頭幹起,存在探索之難……面對所有的難題,北京突破創新,成功推出了“申請式退租”模式。這一模式最具智慧之處,就是在這兩個羣體之間做出了相應的平衡。願意死守二環以內的,可以呆在原地不動,並依照自家公房的宜居程度,提出“申請式改善”;願意即刻改善住房條件、不再留戀核心區的,可以提出有償的“申請式退租”,補償採取貨幣補償+優先提供共有產權房或公租房的方式。政策一經推出,民衆紛紛響應,實施效果大大超過了預期。

北京“四個中心”的定位,是中央從全國總體佈局高度作出的戰略決策, “老城不能再拆”是落實中央批覆的一條直觀底限,而“建設性保護”又是落實中央批覆主動性與創造性的集中體現。儘管困難重重,但只要認準目標,鍥而不捨,“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北京,一定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文/馬龍生

圖片來自網絡,歡迎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