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作者 | 李風廣

幾年之前,當福特汽車面臨轉型的難題時,一邊大力投資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爲未來佈局;一邊鞏固傳統燃油車業務,保持競爭力。對此,時任福特汽車CEO馬克·菲爾茲表示,“我們一隻腳落在今天,另一隻腳邁向了明天。”

如今,“新四化”重塑汽車產業的浪潮愈演愈烈,從跨國汽車巨頭到國內新興勢力,都在積極擁抱產業變革。這種情況下,作爲中國傳統車企代表,北汽集團該如何從今天邁向明天,做好迎接變革的姿態?9月17日,在第23屆科博會上,北汽集團攜旗下6家企業、12輛整車及多項核心技術亮相,展現出積極轉型的態度。

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是排頭兵。作爲率先發力新能源的企業之一,北汽集團在科博會現場全面觸電。不管是自主品牌的ARCFOX αT、BEIJING-X7 PHEV、歐輝氫燃料電池客車,還是合資品牌的奔馳EQC、菲斯塔純電動,均爲電動化產品,顯示出北汽集團在新能源方面的深厚積累。

這其中,佔據展臺C位的ARCFOX αT頗具看點。該車由北汽集團聯合麥格納、華爲共同打造而來,是全球首款商業搭載5G技術的汽車產品,純電續航能力可達653公里,整體輔助駕駛水平爲L2.5級,展現了北汽集團將新能源技術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相互賦能的產品研發思路。

面向2022年冬奧會打造的歐輝氫燃料電池客車,同樣具有看點。這款產品搭載北汽福田與億華通聯合研發的車載氫系統,滿氫狀態下續航可達400公里以上,具備高環境適應性、高安全、低氫耗等特點,顯示出北汽集團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技術實力,也展示出北汽集團的開放心態,面向未來並不拘泥於純電技術路線。

除此之外,北汽集團還牽頭建設了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據國創中心技術策源羣和資源整合羣負責人鄒廣才介紹,國創中心作爲國家級創新平臺,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以行業平臺的身份去整合資源,幫助行業內的創新項目成長,彌補中國汽車產業供應鏈的不足。

實際上,在剛剛結束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也提出了中國汽車產業供應鏈在“卡脖子”的核心價值環節仍然短缺,建議組織新的攻關機制解決關鍵“卡脖子”問題。從這個層面來講,北汽集團牽頭建設國創中心,既有助於中國汽車業儘快解決“卡脖子”技術,也爲自身的轉型提供了創新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北汽集團積極擁抱產業變革,不斷推動“新四化”成果落地,但在實際發展中還是面臨着一些挑戰,需要進一步梳理和思考。在北汽集團科博會媒體交流會上,北汽集團研究總院副院長、智能網聯業務負責人尹穎就此分享了一些她的看法。

當前智能網聯炙手可熱,從整車廠到零部件企業乃至一些初創公司,都在發力去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尹穎認爲,智能網聯產業屬於跨領域、跨專業、跨行業的交叉產業,整車廠的着眼點不應該是誰去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而應該是用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把新技術融合進來,並圍繞着用戶體驗不斷把這件事情做好。

與此同時,尹穎表示,“技術本身並不能形成商業價值,只有形成產品,形成商品,最終才能體現價值。”圍繞着這個觀點,尹穎提出整車廠需要思考如何將技術轉換成用戶感興趣的商品。比如在智能網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下,如何通過軟件的OTA實現商業化。另外,尹穎表示,一款整車產品80%、90%的產品定義和配置都是在SOP之前定義好的,往往很難跟上智能網聯等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整車廠思考如何把SOP以後的車輛屬性重新定義。

一款整車產品有460多個驗證流程體系,涉及到4670多個子系統集,要在SOP以後對車輛的屬性重新定義顯然是一個難題。尹穎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建議整車廠建立好完善的開發流程體系之後,努力做好最終末端的測試驗證體系,通過真實的用戶體驗挖掘到需求從而重新定義好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