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

有着明確目標並三省吾身的人,可以在迷茫的時候找到方向。

不拍戲的時候,我過着跟其他高中生一樣的生活:面臨高考,刷“53”(《5年高考3年模擬》),總想着忙裏偷閒看自己喜歡的小說。

在外地拍戲的時候,我要帶着作業,同組的演員拍完戲可以休息,我要回房間做作業。對於和我一樣的同學,他們放假的時候,我要拍戲。

拍戲有時候還要下冰水,拍哭戲可以從早哭到晚哭一天,包括拍《左耳》被綁架時的真摔真打。有時候連軸轉,睡2小時卻要連續拍攝24小時,趕飛機,跑宣傳,來回切換着演員和學生兩種身份,疲倦不堪卻要讓自己看上去精力充沛。

以前我也不知道這樣的出路是什麼,是成績要更好,還是拍的戲要更好,或者自己要更出名?有同學問過我這個問題。對於現在的我,好像這些都不是答案。

我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在兩種不同的身份中轉換,能獲得什麼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把正在做的事做好。

選擇當演員,就選擇了被人看着。被人看着的時候,就一定不能讓他們失望,或者不能讓一些人有閒話可說。

選擇做學生,就要把應該學習的知識學好。導演16歲就紅透了,他說他好像都沒有什麼校園記憶了。所以我覺得我比他幸運,我還有好多功課,好多同學、老師,以及好多測驗。對我來說,有17歲應該有的生活,就是最幸運的事。

不同年齡時對成功的理解不同,我覺得,對於現在的我,只要把拍戲、學習兼顧好,每天喫得飽穿得暖過得很開心,就算是一種成功。

而未來,我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我給自己設目標,做計劃,該看什麼書學什麼知識都不能落下,完成這些計劃中的事甚至超越纔是成功。

我很喜歡一句話,我改了一下:生活絕對不是眼前的忙碌和未來的忙碌,而是詩與遠方。

能體會詩和遠方不是靠忙碌,而是靠心境,能安靜下來纔可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