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谭扬

随着世界各国的排放要求日益严苛,“禁售燃油车”仿佛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解决办法”。虽然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尚且存在争议,但已经有不少的国家和地区或官方口头表态,或下发正式文件,已经列出了具体的实施时间。

从已正式公布的消息来看,意大利罗马(2024年)将会成为全球范围内首批禁售燃油车的城市,巴黎、雅典、马德里、墨西哥城也将于2025年加入“禁燃”阵营。而剩下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将实施时间定在了2030年前后。

我国虽然也有“禁燃”的声音,但截至目前仅海南和台湾两省明确提出了禁止销售燃油车的实施时间,分别为2030年和2040年。其他城市还未有明确的实施时间。

但从车企的燃油车禁售和减产计划来看,或许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我国全面禁售燃油车可能真的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我们快要接受这一“现实”的时候,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们,却提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思路。我国的“禁燃”或许并不会那么快便到来。

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不动摇

并不需要制定“禁燃”时间表

9月16日,在南京举行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透露出了一些让人颇有些“意外”的信息。

【图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王秉刚先生表示,“我国《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已通过专家评审,预计将很快发布。”与此同时,参与新版“路线图”的千位专家,还形成了诸多共识和判断。

【图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首先提出的共识便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应该并举发展,不建议制定“禁止燃油车”时间表。据估计,到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将大概各占一半比例。

当然,新版技术路线图也强调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须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不动摇,全面电驱动化也将高度融合在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

换言之,大的方向和发展轨迹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对待“禁燃”这件事儿上,却出现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局面。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们,并不建议制定“禁止燃油车”的时间表,或许已经说明了不少的问题。

新能源专家们建议不提“禁燃”

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因果逻辑

相较于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机构和部门,作为技术路线制定者的新能源领域专家,显然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而从新版路线图来看,多少有着一定的政策“纠偏”意味在里面。

从提出“禁燃”广泛响应,到技术路线制定专家主动建议不提,个中缘由显然是多方面的。在马拉车市看来,要弄清这个“态度”变化背后的因果逻辑,首先便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问题一:禁售燃油车,专攻新能源,真的更环保?

其实,关于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环保,一直都存在争议。特别是以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主要路线的当下,人们对于电的来源等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且不说火力发电会带来不小的环境污染,就算是在电动车的生产环节其碳排放并不会比燃油车低。据新能源品牌极星发布的排放报告显示,电动车要到行驶5万公里之后,其环保价值才开始体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所带来的环保压力,也同样繁重。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等事宜,我国也是刚刚才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后续施行过程中,肯定还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

如果没有解决电动车整个产业链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仅仅是为了排放而禁售燃油车,显然很难服众。

问题二:禁燃,是否符合当下我国的国情和现有新能源水平?

抛开电动车是否真环保不谈,禁售燃油车以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水平,以及整个国情来看,也并非明智之举。

在里程焦虑、电池安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现有的电动车短时间内是根本无法取代燃油车在人们心目的中地位的。

马拉车市曾采访过周围多位意向购车人士,他们也并非不愿尝试新鲜事物的守旧派。只不过单纯地对电动车可能产生的诸多用车麻烦,而持怀疑态度。

近期不断发生的电动车自燃事件,或许有些并不一定是因为电池原因而导致的起火,且与燃油车想比,其数量也算少数。但要知道,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基数也同样不在一个层级。对于要全面取代燃油车的这些纯电动车型,人们保有着谨慎和过多的关注,也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从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来看,政策驱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销量贡献。

补贴并未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便始终没有真正的达到市场化。而从销量区域构成来看,限行限购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显然高于非限购地区。这也是其政策驱动的具体表现之一。

综上,在继续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不动摇的同时,切忌过于盲目和快速地制定“禁燃”时间表,既是当下的新能源车市现状所决定,也符合当下我国的基本国情。

马曰:

如果说建议不“禁燃”是许多燃油车爱好者的心声和愿景,那么当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也提出这样的建议时,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禁燃”对于我国来说并没有太过迫切的需求,至少短时间内是如此。而不禁燃也不代表我们的排放工作不作为,从国家愈发严苛的排放标准相继出台并实施,也能倒逼车企在排放上下功夫。

相较于车企直接转型电动化,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来明白消费者的真实所需,从而带来更加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显然更加合理。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也需要一个不短的适应时间,新的消费习惯、用车方式的形成,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步子迈得太大,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情。

相关文章